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统编版五下习作7: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3/5/10 17:45:41  阅读:107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以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2.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3.先写后教,共建写法,自改提升,具体清楚地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4.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课

一、揭示话题,确定介绍对象

1.同学们,学习完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了解到水城威尼斯、埃及金字塔都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实,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世界遗产数量众多。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世界文化遗产: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文物古迹。主要包括文物、建筑、遗址。

2.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呢?中央电视台曾经为此做了一个宣传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宣传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看完短片介绍,大家有什么感受?

4.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将结了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如果要我们选择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介绍给大家,你会介绍哪一处呢?为什么?

5.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有的地方是你们亲自拜访过的,有些地方是你们通过各种媒介深刻了解的。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和同学们很感兴趣,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更具体的信息。

6.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首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看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方法。

预设: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

二、编写提纲,多方面搜集资料

1.同学们,要想全面、准确、具体地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就需要我们搜集相关资料,那么如何搜集资料呢?

出示:

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资料、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如何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呢?预设:

(1)搜集方式:通过网络、书籍、咨询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

(2)确立题目:选择文化遗产的某一个方面,确定中心,围绕中心命名写作的题目,缩小搜集范围。

(3)编写提纲:根据写作题目,编写提纲,多方面搜集资料。

3.我们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

编写提纲  多方面搜集资料

中心

课文题目

编写提纲

小艇

(工具)

威尼斯的小艇

不可思议

(特点)

不可思议的

金字塔

4.小结:《威尼斯的小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就是围绕中心,从多个方面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不过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记录资料的来源,便于后期整理和运用。

三、细化提纲,多角度整理资料

1.同学们,我们围绕中心,确立写作题目,列出提纲,从多方面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不可能全都罗列到习作中去,接着就需要我们继续借助提纲进行细化、整理、筛选、补充,大家自由读一读习作提示。

出示:

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搜集、补充。

2.同桌交流:针对搜集到的资料,要如何分类整理、运用到习作中去呢?我们继续来回顾课文的内容:

细化提纲  多角度整理资料

中心

课文题目

细化提纲

小艇

(工具)

威尼斯的小艇

不可思议

(特点)

不可思议的

金字塔

3.小结:我们编写提纲多方面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此时继续借助提纲多角度细化、整理资料,既理清了思路,又为具体成文做好了铺垫。

四、参照提纲,撰写成文

1.同学们,我们通过编写提纲,多方面搜集资料,并对照提纲多角度整理资料,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请大家修改完善自己所列的提纲和整理的资料,自主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许多,令每一个中国人无比骄傲,希望大家认真撰写,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无穷的魅力,同时也分享给更多的人。

第二课时 作后赏评课

一、复习导入,共评共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编写了提纲,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细化提纲,分类整理了资料,为大家撰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了铺垫。我发现同学们在习作中运用整理的资料很丰富,很全面,但是你们知道整理资料需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整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得简洁。

整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不能全部照搬。

整理的资料用直接引用的话,需要标明资料来源。

2.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了同学们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来交流几篇习作。首先我们看看这位同学的写作提纲:

 (1)资料转述不照搬,引用注明来源。

①你们看,这位同学介绍秦兵马俑的“文化价值’怎么样?指名读一读。

全球瞩目的秦兵马俑(节选·原文)

肖卓锟

秦国的人殉制度日益发展,到秦穆公时达到鼎盛阶段。例如有记载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乌之诗。不过秦中期,产生了一种社会新潮——以俑殉葬,这是华夏民族社会进步的表征。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也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

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秦兵马俑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英雄气概,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

②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上片段,看看哪些地方你很欣赏,哪些地方你有修改建议。

预设:

优点:分别从殉葬历史和后世影响的角度介绍兵马俑的文化价值,主题明确,整理资料全面,撰写有序,而且文化价值用自己的话转述很简洁。

建议:文中有引用的资料没有标注来源。

全球瞩目的秦兵马俑(节选·修改文)

秦国的人殉制度日益发展,到秦穆公时达到鼎盛阶段,我从秦兵马俑的官网看到《史记·秦本纪》记载“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不过秦中期,产生了一种社会新潮--以俑殉葬这是华夏民族社会进步的表征。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也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

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秦兵马俑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英雄气概,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

③小结:通过以上的修改,我们再次明确,资料要转述不照搬,引用要注明来源,这样读者看起来会更加轻松、真实。

(2)关注重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①我们继续交流,关于介绍“陶俑特点”,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片段:

全球瞩目的秦兵马俑(节选·原文)

从兵马俑的身材外貌和衣着神态上,我们还能感受出他们的性格。将军俑身一看就是儒雅稳健的高级将领。武士俑临危不惧。射手俑小心警惕。

②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修改意见。预设:

从所编提纲来看,“陶俑特点”是习作的重点,需要详细介绍。

三类陶俑特点介绍读起来很枯燥,可以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让语言更具生动,增加感染力。

全球瞩目的秦兵马俑(节选·修改文》

从兵马俑的身材外貌和衣着神态上,我们还能感受出他们的性格。将军俑身高约 195cm,身材特别魁梧,就像一棵屹立不倒的大树。他留着一把长胡须,手里握着宝剑,身上穿着铠甲,气宇轩昂,神态自若,一看就是儒雅稳健的高级将领。武士俑有 180cm左右,身上穿着战袍,手里拿着铜戈、利剑和盾牌等兵器,他们神情严肃,显示出临危不惧的威武气势。射手俑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紧紧地盯着前方,那小心警惕的样子,仿佛只要眨一下眼睛,对方的利箭就会迎面射来。

③小结:修改后的文章作者抓住了重点,有详有略,而且在介绍中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通俗易懂,语言充满了趣味。

(3)图文并茂。

作者的介绍主要是文字,如果小作者像本单元的课文一样,配上一些和文字相符合的精美图片,采服图文井茂的方式呈现,读者的阅读就会更直观、形象、有趣。

二、自主修改,佳作共赏

1.请大家再读原文,进一步修改完善。

2.修改完成之后,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交流,可相评一评,看看介绍得是否清楚,最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再次修改习作。

3.师巡视指导,生按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4.佳作欣赏,全班交流。有一个同学很特别,一起来欣赏。

骄傲的故宫

李琦

说起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绝对是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我最熟悉的莫过于北京故宫了。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建造故宫是非常讲究的,要说最为雄伟、最为壮观、同时也是最为核心的建筑,当属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和殿。太和殿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各不相同: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好像气势恢宏从天而降。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就好像来到了游乐场,仿佛小朋友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汇成一曲曲动听的歌儿传耳畔。

北京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实属罕见。据故宫官网统计介绍总共达 1052653 件之多,占全国文物总数的 1/6。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 1330 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 ()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你知道故宫里为什么不种树吗?新浪网站上和腾讯视频上都有介绍说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考虑的。传说,1813,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组织发动教徒起义,直逼皇帝居处——乾清宫。由于隆宗门已被关闭,义军无法进入。他们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索性爬上大树,翻墙进去。碰巧嘉庆皇帝去热河避暑还没回来,躲过了一劫。这件事对嘉庆皇帝及其后来的统治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于是“传谕伐树,遂不复植也”,干脆就不在三大殿内种树了。

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故宫的非凡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是无比自豪和骄傲。

5.同学们,本文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做了一个介绍,结构非常清晰,分别从“规模最大的太和殿”“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不种树的传说故事”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的规模和不种树的传说故事,采用举例子、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6.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方法,还撰写出了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佳作,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我们的祖先历经千年,留下如此绚烂珍贵的杰作。课后期待大家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将更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分享给朋友、家人,一起用实际行动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附学生优秀习作:

中国人的骄傲--长城

郭楚扬

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于是,我就知道了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今年暑假,终于有机会一览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天还蒙蒙亮时,我们就站在了长城脚下。仰望长城,它像一条青色长龙,隐隐约约地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登上长城极目远眺,长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又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青烟笼罩。

爸爸介绍说这一段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八千多千米,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外沿是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在古代供瞭望和射击使用。城墙顶上是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在古代,长城帮助朝廷一次又一次抵御了外敌的攻击,从秦朝开始,修筑长城这一项艰巨的工程就拉开了帷幕。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先进的机械,全部工程都得靠人力,而且工程就修筑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没有人民的艰苦劳动和智慧,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工程呢?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曾说长城是“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亲临长城,更是感受到其伟大,感受到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