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沈晓敏:统编教材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说略

2023/5/10 17:28:39  阅读:347 发布者:

沈晓敏,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春蚕奖、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宁波市名师、甬城教育名家、镇海区十大杰出青年、镇海区优秀人才。曾获全国第四届“新体系”作文大赛特等奖、全国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特等奖。四十余篇论文在核心期刊获奖发表。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3年第4

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统编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资源。本文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统编教材中的呈现情况、呈现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从教学路径角度提出如何立足单篇、立足单元、立足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德树人;育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始终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本文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统编教材中的呈现情况、呈现特点进行分析,并从教学路径角度提出如何进行教学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纵观全局,解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文编排特点

(一)关照认知,突出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作品。统编教材作为国家意志的反映,其编写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其认知因子渗透在教材的部分单元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遵循“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原则,三个层面纵横交织于统编教材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构建了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文本框架。

(二)内隐渗透,外显表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以内隐渗透和外显表达两种方式融入在选文中。下表中可知,内隐渗透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选文中并没有直接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和字眼,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不同类型的体裁来渗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选文中的另一种融入方式是外显表达。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外显性,教材中直接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突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比如《呼风唤雨的世纪》《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文章。

(三)内容关联,螺旋上升

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作品,教材在人文主题的编排上呈现关联和螺旋上升。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这一层面的作品,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呼吁人们寻找雷锋精神,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来彰显“为国献身”的美好品质,以《青山处处埋忠骨》来展现报效国家不惜马革裹尸的奉献精神……从雷锋的先进事迹,再到家国情怀、人物品质、责任和理想信念的典型树立,这些内容都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

二、多维推进,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文的价值落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教育需要分解、融入具体教学目标,注意捕捉、补充教材中表现先进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可通过立足单篇、立足单元、立足儿童多维推进,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文的价值落地。

(一)立足单篇,寻找文道结合点

1.主题情境的“糅合”

统编教材中选取了不少体现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的作品,不同人物身上展现出理性爱国、诚信敬业、仁爱奉献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精神品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创设主题情境,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可创设“寻找雷锋”的主题情境,来到长长的小溪边、走到弯弯的小路上去寻找他的足迹,拉近与雷锋的距离,边寻找边了解雷锋故事,积蓄起对雷锋的真挚情感。这样的主题情境糅合,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可贵,体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的伟大。

2.语言发展的“契合”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千年梦圆在今朝》是四下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解决“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这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抓时间节点,勾画有效信息完善“科技动态表”。

学生借助表格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既是品味语言和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言语输出的过程,又能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3.思维路径的“聚合”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文的学习也要注重思维的培植。《搭石》一文在理解“为什么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时可将主问题分解成几个逻辑关联的子问题,在重点问题上作深入剖析,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路径的“聚合”样态,而且更能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沉浸式”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互助的内涵。

(二)立足单元,寻找群文整合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单元教学需充分发挥教材与学习的叠加效用,通过大目标、大任务、大情境等设计,让语文要素、核心知识、先进文化在解决真实问题与完成真实任务的实践过程中“串活”起来。四下第二单元围绕提问策略安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其中《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反映了科技的发展,《千年梦圆在今朝》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都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文。那该如何立足单元开展有效教学?

1.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实现整合,促进真实意义的建构

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调取各种学习资源,设计多样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环境体验中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笔者对本单元学习素材进行了结构化分析,结合单元导语、课后练习确定项目主题,通过“挖掘自然奥秘”“体会科技精彩”“感悟文化自豪”三大任务有层次地贯穿整个单元,下设序列化支架,在主题引领下,最终又回归到主题目标中,形成教学的闭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

2.以语文要素为载体实现整合,促进高阶认知的创生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认知能力。一般情况下,高阶思维由决策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求解共同构成,它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迅猛发展的关键能力。四下第二单元是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会提问,并尝试着解决问题”,以要素为载体进行单元整合,必然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具体问题的求解中锤炼沟通、独创、转换等能力。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学习的升级版,需要基于四年级上册提问的策略基础,更为明确和集中地进行训练和提升,不仅侧重提升“问”的意识,还得注重培养“答”的能力。按照单元文本的特点,分解重点,融入到每一课的学习中,促进高阶认知的创生。

3.以复合情境为载体实现整合,促进多元反馈的增值

下表为四下第二单元整组学习设计。设置复合情境,有助于语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整合,提升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含量和水平。复合情境的设置,让情境的跨度更大、挑战性更强,探究过程的乐趣也更丰富。四下第二单元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复合情境:“召开新闻发布会,体会浓浓文化情”。在复合情境的驱动下,学生在新闻发布会情境中提问、解惑,搜集资料,自然体会我国的文化是面向现代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该主题教学一共分为三大任务,在口语交际中了解新闻发布会的流程,之后围绕四篇文章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解答,感受我国科技的发展。习作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望未来科技。学生在新闻发布会这一复合情境中感受科技变化,体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三)立足儿童,寻找现实融合点

1.实施跨媒介阅读,丰厚文化积淀

阅读媒介多样化使得跨媒介阅读成为不可阻挡的阅读趋势。如学习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后,可推荐各种视听资料——《揭秘未来之纳米技术》《朱雀战机》《超验骇客》《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形成以“探究纳米技术”为内核的跨媒介阅读群落,引导学生对宏大的宇宙观、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的未来生活等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其文化底蕴。

2.强化语言浸润,实现文化认同

增进文化认同对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涵养家国情怀至关重要,但它不应该是强制性的灌输和植入,而应该是一种柔性的教化、隐性的濡染。如教学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师可立足儿童拓展材料,讲述航天事业伟大成就背后科学家们的故事:“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地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并补充王来烈士的英雄事迹,这样的拓展形成开放多元的学习链接,在回环复沓的语言浸润中,学生不知不觉感受并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巨大魅力。

3.开展主题式探究,推动文化传播

主题式探究活动即让儿童亲历探究的全过程,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积累开展探究活动的经验,拓宽探究的时空。教师可依托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如开展“航天梦我的梦”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或报纸查阅新闻《中国将在宁波象山建第五航天发射场》,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设计一张“象山第五航天发射场”名片。

随后,结合自己的名片图,化身新闻播报员,在班中进行一场“象山第五航天发射场”新闻发布会,从课本链接到网络,感受科技进步与发展。这一活动通过创造性转化,在儿童情境、当代语境中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

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其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深入教材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通过立足单篇、立足单元、立足儿童多维推进,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文价值落地的有效路径,推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王陆正,赵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呈现与教学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34-43.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