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校本研修·达标课堂论坛】为什么要对问题进行目标属性定义?——“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模式的实践探索与追问(九)

2023/5/10 14:42:13  阅读:139 发布者:

为什么要对问题进行目标属性定义?

——“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模式的实践探索与追问(九)

运用“问题导学”的模式,我们要运用分类学表将课时系列问题与目标之间建立联系,即,要对问题进行目标属性定义。

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如果对教学中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无论是核心问题还是内容问题)都有清晰的属性定义,比如问题属于何种类型?问题指向的是结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还是表现性目标?如果指向结果性目标,那么问题在知识和认知两个维度期待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结果?那么,课时问题系统就能得以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学的内容是什么?

①知识(knowledge)。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和框架的回忆。

②领会(comprehension)。对事实和原理的解释,对文字材料、图表的解释等。

③运用(application)。对所学习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④分析(analysis)。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以便详细地阐明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⑤综合(synthesis)。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照要求综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把问题根据分类学表进行分类,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按照问题所从属的类别特点有针对性地、精准地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使活动指向明确。

转自:“滕南教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