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应该怎么上?
2023/5/10 11:31:25 阅读:84 发布者:
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是错。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最后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度,而这也是我们难得的自由。
——莫言
关于课堂教学似乎再熟悉不过。但倘若一直没有定论,我认为这样的话题依然有思考与探讨的价值,即便老生常谈,还是有再“谈”的必要。前几日,连续听了五节课,涉及高中三个年级,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还有试卷讲评课,一边认真听课,一边写下三言两语。值得一提的是,上课的五位年轻教师,有的工作才两三年,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不仅经验老道、有板有眼,而且进步显著、自信满满。看到他们的成长变化,令人甚是欣慰。每一个人的课堂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本周各类事务扎堆,未能及时梳理。今日得空静心,以留下一点行动的记忆。
教无止境,但绝对有套路。而这套路就存在于一点一滴的反复实践与日积月累之中。那么,课,到底怎么上?对此,从来就没有一个绝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但总有一些共性或常规性的东西可循。教学中若能将这些常见的基本要求牢记于心、抓在手里、落到实处,那么课堂教学也一定会朝着师生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为此,我尝试将其罗列为这样几点:
第一,兴趣为先。无论哪一种课型,教师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可能。缺乏趣味性或无法激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是无论如何称不上优质与有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对此,尽管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计可施,依然有章可循。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所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适当设置悬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科氛围,运用视频、故事或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此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与学习主动性。
第二,重点突出。每一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如果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到头来不仅面面不到,而且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何况一节课的时间固定有限,教师很难做到贪大求全,关键也没有这个必要。那么,何为重点?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大胆取舍,具体而言,就是依据课标与教材,参照近几年考情全面梳理,对那些必考常考易混易错内容要重点聚焦与阐释,直至学生真正掌握为止。
第三,强化巩固。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大量实践表明,适度及时的训练非常重要,不可缺少。无论哪一种课型,尤其复习课与试卷讲评课,教师一定要在针对性、有所侧重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的疑点与盲点,精心选择若干道与之相近的试题,进行变式训练,以此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师针对学生训练的情况及时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四,总结提炼。就一节课而言,无论哪一种课型,要有基本的教学小结环节,比如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解决了什么问题等。笛卡尔说:“人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科知识无穷无尽,讲不完,也不可能全部掌握。犹如各类试题,海阔天空,五花八门,做不完,也无法全部做对。此时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努力教会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所做试题进行归类整理,对相近或相似内容学会辨别,学会自我总结与提炼,最终形成框架体系,熟练做到学以致用。
诚然,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无论哪一种课型,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只要课堂还在,那么关于教学的一些共性要求就不会消失与过时。上述例举的几点也不是绝对管用,更不会一蹴而就,立马生效,需要教师平时不断学习积累,努力做个有心人,大胆反复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人天生就是教育家,所有的优质课与优秀称号,都是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累积起来的。请坚信,只要用心投入,沉浸其中,那么,课只会日臻成熟,越上越好,有滋有味。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