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初中化学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2:《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河南驻马店 杨东亮)

2023/5/10 9:57:01  阅读:112 发布者:

推荐语

张爱军(东华理工大学):

基层教研室管理者和教研员是一线教师的“教练”,他们的业务精深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发展。“备课专业化”行动开展七年以来,有一大批基层教研员深度参与,他们不仅是区域教研的管理者、引领者,也是“备课专业化”的实践者,自己学、领着教师学,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今天推荐的教学设计作品,即由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教研室副主任杨东亮老师创作。暂且不说教学设计本身的优劣,单凭这种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的作风,就值得很多人学习。对于中小学教科研管理者来说,像业务副校长和教学主任、教科研主任,以及区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其核心领导力并非来自威权,而是专业性。只有自身功夫深,教师才会佩服和敬畏;只有自己学到位,才能给普通教师带来更多发展所需的营养,教师才愿意追随。

杨老师本身已经是特级教师、区教研室领导,按说可以做做“指挥员”、指导青年教师了,却依然谦虚好学,很认真地、逐字逐句地修改。这篇设计,虽不算完美,但很好地诠释了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专业标准,从我们提出的学习目标、评估任务、活动设计及其一致性这“备课四条”来看,还是能经得起审视的。现实中,大部分传统教案是达不到这个专业标准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备课专业化》一书中给出的操作要领、评价量表,对这篇教学设计进行较为详细的专业评估和讨论。有质量的讨论,也会在此推送。

作者风采

杨东亮,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初中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河南教育技术装备与实践教育专家,曾荣获河南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主持完成《中学深度教学实践研究》、《县域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践研究》等省级课题6项,参与省级和主持完成市级课题16项,发表《一线教师的培训愿景》、《深度教学的条件》等论文10篇。

教学设计

感悟“新”得

课程标准摘录过程中的加减法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为例

河南省驻马店  杨东亮

通过近阶段参加张爱军博士的备课专业化教学设计工作站首期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一种技能(技术与能力的统一体),不经过反复操作、体验就无法掌握。”下面结合在张博士指导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备课修改过程,谈一下自己对课程标准摘录的体会。

一、课程标准摘录避免遗漏用加法

课程标准摘录就是把课程标准中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摘录出来,以便进行课程标准分解及学习目标制定等相关后续工作。表面上看这一步相对比较简单,通过检索课标的关键词,查找出相关内容,逐条列出即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并不简单,由于教师摘录水平不高,缺乏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关联性的准确辨别能力,课标摘录常常不具体、不完整。一些学科课程内容中相关的体验性目标会伴随着行为目标一并出现,由于教师忽视体验性目标,也会造成目标摘录不完整。课标摘录时可用加法,先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目标全部查找出来,然后逐条累加在一起,目的在于避免目标摘录过程中的遗漏。在《分子和原子》一节备课过程中,我通过检索与《分子和原子》相关联的内容,摘录了如下内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4.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课程标准摘录去伪存真要用减法

作为“新手型”专业化备课教师,担心课标摘录不完整,常常矫枉过正,会摘录所有与本节教学相关内容。我在摘录后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内容太多,课标摘录已152个字符,稿一时我写出了265个字的4项目标,就算有经验的教师读一遍也记不住所有的内容,那么学习目标的导学、导教和导评作用就意义不大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目标原本的价值。二是无法评价,第3条与第4条为课程目标部分,一个课时的教学行为支撑不住,也根本无法完成。更为棘手的是根据第3条与第4条摘录后叙写的学习目标无法进行有效的测量与评估。

备课专业化的基本原则是“围绕课标定目标、围绕目标定评估、围绕评估定活动”,由于无法评估便无法设计学习活动。这种为了达成“三维目标”的完整性,为设计而设计的目标,不仅毫不价值可言,而且还成为教学的羁绊。于是在第二稿就删除了第3条与第4条目标,明显地感觉到课程标准的摘录具体和清晰许多。通过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为“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尚未涉及到分子、原子等概念,于是第四稿将目标摘录精简为:“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修改后的课标摘录更为具体、清晰,同时提高了指向性与关联性。使用减法删除已摘录课标的冗余部分,课程标准便会展现出自身统领地位,统领“学教评”的一致性。

总之,课程标准摘录作为专业化备课的起点决定着备课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尚未成为“熟练型”备课专业化的教师来讲,以上经验或能帮助大家提高课标摘录的完整性、具体性和针对性。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