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节课都按照CLTA教学设计专业标准和模板去备课,太难,也没时间,怎么办?|答问
2023/5/10 9:56:08 阅读:129 发布者:
答问 | 每节课都按照CLTA教学设计专业标准和模板去备课太难,也没时间,怎么办?
张爱军 东华理工大学
无论是《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的读者,还是正在进行“备课专业化”实践探索的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疑问:
书里提出的教学设计专业标准是好,模板与案例也都值得学习和应用。但真正实际操作起来,尤其是第一次按照这个模板与标准去做教学设计,很费时间,每节课都这样,太难了。感觉很不现实。
怎么办?
这里面有两个困惑:一是难度,二是强度。
第一、对于难度问题,只有熟练了才能解决。由于我们提出的教学设计专业标准比较高,它本身专业性又很强,实操起来是有难度的,就比较花时间。第一次做的话,可能要花好几个小时。我自己第一次按照这个模板做,大概就花了五六个小时,包括一个多小时录入电脑。
如果还没有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光是课标分解就可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我第一次做课标分析的时候,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也只写出了几行。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没有人教,只能自己摸索。按照“替代、拆解、组合”技术去分解课标,实操作性不强,就很花时间。后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更为简便易行的课标分析框架技术,分解后说清楚“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就容易很多,速度快很多。
随着这两年培训经验的丰富,学员做教学设计的速度也加快了。一般来说,第一次做出一个3000-4000字的较好的教学设计,确实需要花费五个小时左右(含个把小时录入时间)。真正熟练后,3-4个小时也能做出一篇。这个时间,是比较正常的,因为传统写教案也要三个小时左右(录入电脑也要个把小时)。想想我当年作为新教师,哪一篇教案不是写个七八页?没有三四个小时完不成。
不能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每节课都按照书里的标准做,也做不到。多数老师,只要愿意按照这个模板、专业标准去做,就值得肯定;至于什么质量、水平,要宽容,要有耐心。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高级复杂技能,不可能短时间一学就会。
刚开始参与实验的老师,一般一个月写出一篇基本符合标准的设计,就很好了。一学期能写出3-5篇,就非常不容易了。难在坚持!
毕竟这是一种原创性设计,属于创造性劳动,不是简单的拼凑文字。有难度。
第二、对于强度问题,可以合作共享。减轻工作量的简单做法,是一个备课组之间合作共享,甚至一个区域的教师进行合作。假设一个学校的初一语文老师有5位,每人一学期写3篇,然后共享,这学期就有15篇原创教学设计。一个区域有30位初一语文教师,每人写两篇,整个学期的新教学设计就都有了。大家的负担就轻了。
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快速接受培训,创作出更多的案例拿来分享。“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到案例足够多,有很多现成案例供教师使用、改编、借鉴,强度和难度问题都基本解决了。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