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数学教学靠近项目化学习的初体验

2023/5/10 9:32:28  阅读:88 发布者:

落地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数学教学靠近项目化学习的初体验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成员宋昕娣老师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时的感悟——《“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数学教学靠近项目化学习的初体验》。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在近年来的培训学习中,我观摩过许多优秀教师团队的关于他们教学理念的课例和讲座,每次的学习我都有很多收获,我也经常会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听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项目化学习这些词语,但是真正到了对自己的学科进行教学设计时却感觉到无从下手。

202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我们这些处于困惑中的教师有了抓手,新课程指出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但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尝试、探索和实践的。  

陈燕主任在本学期第一次例会上的讲话给了我启示,她告诉我们不妨从新课标中的一个小的点去切入,尝试着围绕着这个点去进行教学设计和研究。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反思,我选取了“如何去设计一堂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去进行教学设计和研究,我希望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能够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很好地展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初次尝试

什么样的情景设计和问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为此,我设计以本校的校园平面图引入,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不同形状的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个花坛的面积大,进而驱动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成接下来的一系列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等活动。

初次设计后的反思

我认为我虽然把握住了课标的选取点,也围绕了这一点进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是齐全的,但是整个设计还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跟项目化学习还有一定距离。总体来讲,我还是设计了一堂中规中矩的课。我反思到,在设计一堂课之前,思维的高度是引领一切的。我自己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碎片化的教学、缺乏一个整体性的思考。另外,我认为我在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还不够大胆,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还是在一点一点地引着学生去探究。

尝试改进

陈主任在帮助我备课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开始修改我的教案设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设置了“解决和美实验学校停车难的这样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引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梳理出初步的方案,集体明确了研究的步骤,再以任务群的形式,分步实施、最后设计出停车位方案。连续的任务群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每一项任务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方法,逐步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体会“转化”、“割补”的思想方法。通过整个方案的解决过程,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并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个教学设计我是本着有效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穿针引线、答疑解惑、引导归纳总结等,使学生在完成设计停车位方案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

小结

对本节课进行方案式的教学设计是我对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次尝试,我感悟到了数学项目化学习就是围绕课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数学课堂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挖掘真实的生活问题,设计并实践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数学、应用数学。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道路上,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我会不断鞭策自己在教学中多去尝试和探索,提高思维站位,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