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与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2023/5/9 17:47:59  阅读:132 发布者:

解读/杨瑞霞  任务设计/李竹平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组织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并发现自己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周围人事景物的美好与纯真。

本单元围绕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张继楼的《童年水墨画》、秦文君的《剃头大师》、冰心的《肥皂泡》和孙永猛的《我不能失信》,这四篇课文的编排,意在让学生在文字中遇见自己,遇见自己正在经历的天真烂漫的生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特定的学习境遇。

(一)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要素的落实是“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与之相关的阅读训练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分布如下:

册数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一下

第三单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下

第六单元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上

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上

第二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下

第六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理解词句”相关的阅读训练要素在中低年级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低年级侧重发展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中年级“由词到句”,进一步发展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结合各册教材的相关单元具体学习内容,在发展“理解词句”能力的方法途径上也呈现阶梯式发展,低年级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中年级是“运用多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近义词替换、借助注释等,且在此基础上开始“理解难懂的句子”,为“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夯实基础。

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阅读训练要素中“多种方法”的表述具有概括性,结合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多种方法”具体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查资料、向别人请教,其中前两种方法与“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比较相近。“难懂的句子”是指与表达课文中心思想,作者感情、想法和感受有关的句子,如《童年的水墨画》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痒的,跟受刑一样”,《我不能失信》里“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因此,“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的目标表述可以具体化为“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等方法,理解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表现作者感情、想法和感受有关的句子”。

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在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定位以及本单元具体学习内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概括性的阅读训练要素可细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过程性学习目标,具体细化内容如下:

1.阅读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认识并发现自己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周围人事景物的美好与纯真。

2.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了解难懂的句子多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感情、想法和感受有关的句子。

3.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等方法,理解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感情、想法和感受有关的句子。

4.在课内外阅读中,能自觉运用合适的方式理解难懂的句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关于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与“写人”有关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小学母语学习的长线目标,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该目标成螺旋式上升,形成序列(见下表)。

册数

单元

表达训练要素

二下

第二单元

能根据提示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三上

第一单元

体会习作的乐趣,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三下

第六单元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四上

第二单元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四下

第七单元

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上

第二单元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下

第四单元

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五下

第五单元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六上

第八单元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从统编版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看,与“写人”有关的表达训练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均有涉及,各个年级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为学生设置了真实具体的习作需要,对该要素阶段性发展所要抵达的程度、学习中所运用的方法和策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单元习作训练要素首次对写一个人的“特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特点”的含义,在内容编排上,编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小书虫”、“智多星”、“热心肠”等,这些词语能让学生更迅速、更准确地“对号入座”,将这些词语与身边的朋友、家人相关联,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为身边有特点的朋友、家人选择更合适的“昵称”,“泡泡语”则提醒学生在写一个人的特点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典型事例来写,因为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

根据本单元习作训练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的定位,结合单元习作具体内容编排的特点,本单元表达训练要素“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可细化为以下三条具体学习目标:

1.留心观察身边的家人、朋友,尝试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有通过文字与大家分享自己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愿望。

2.选择身边有特点的家人或朋友,结合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小书虫”、“热心肠”等,尝试用文字与大家分享他(她)身上与这个词语有关的具体事例。

3.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互相欣赏评价习作,结合自己的经验,尝试从“选择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和“与这个词语有关的具体事例”之间的关系方面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

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在课程内容上,这个单元主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结合单元整体解读和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梳理出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所指向的具体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重可以提炼单元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的大概念为:

1.句子在语境中获得确切意义,运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并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才能把人物写得鲜活而有个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单元主题和内容,可以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故事多姿多彩的,童年的伙伴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首歌。也就是说,童年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美好的难以忘怀。阅读描写童年的诗歌、故事,总能让人想起自己童年中很多的经历和情景,也想分享自己类似的感觉和故事。是不是这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童年、说童年、写童年吧。

依据大概念理解的需要和学习情境的创设,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分享童年的故事。

这样核心学习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即聊童年、读童年、写童年。

子任务一:入境谈童年

1.看单元导语页的图片,说一说自己看到和联想到的场景,读导语页的文字,引出“童年”的单元主题。

2.说一说“童年”的时间范畴(小学阶段),感知当下自己正处于童年时光中。聊聊童年难忘的故事(开心的、烦恼的、紧张的、无聊的……)。

3.自主学习:通读单元的内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标画自己觉得难懂的地方,并交流讨论读了这些文章后,自己又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经历。

4.晨诵时一起读、唱童年相关的诗、歌,如《童年的天空》、《童年》等。

5.发布核心学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子任务二:读文赏童年

这一子任务以单元文本阅读为主要学习活动,在童年的故事阅读中,落实重点学习目标,促进对大概念的理解。

1.从晨诵有关童年的诗歌,联结到《童年的水墨画》的学习。

2.学习《剃头大师》,鼓励课下阅读《调皮的日子》。

3.学习《肥皂泡》,推荐阅读《冰心散文作品集》。

4.学习《我不能失信》。

子任务三:用心写童年

这一子任务就是写一写身边的童年伙伴,用故事写出其最突出的特点。可以创设“写伙伴猜伙伴”的情境,也就是写的故事中不出现伙伴的名字,写好后让同学猜一猜。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