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今天,一线班主任可以做些什么?
2023/5/9 17:46:14 阅读:9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荣老师的有光课堂 ,作者荣翔老师
劳动教育被高度重视的今天,谁是最底层的落地实施者?答案一定是班主任。我们可以从一线教学实际中来看,开展落实劳动教育的几大难点:
一、缺乏劳动教育时间
劳动课已经在很多一线学校进入了课表,但也只是仅仅限于课表。要让课表上的劳动课真正有实效的开展,首先得保证时间。事实上,小学阶段的课表里已经有了综合实践、书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繁多的课程。劳动教育因其实施的时空要求,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语文、数学等考察科目需要占用大量时间,造成了劳动教育的课程时间难以保证。
二、缺乏劳动教育空间
劳动教育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它在很多劳动板块是需要专门的技术工种和劳动空间、地域的保证,才可以实施教学的。然而,学校近年来在劳动教育的行政推动下,校园农场、校园厨艺教室等开始出现,这是在学校有限的地域空间中比较好搭建也比较好出成效的两个劳动项目。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条件满足,且也无法囊括所有劳动教育的内容,因为更多的劳动实践是在社会生活的天地中。
三、缺乏劳动教育专业师资
劳动课出现了,劳动课教师在哪里?教师培养中似乎没有单列出来,也就造成了由班主任、语文老师兼任劳动课教师的情况。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本身就承担了诸多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再进行劳动课的专业教学。劳动课流于形式,变成其他课程内容也就不足为奇。
四、缺乏劳动教育专业研究
劳动课程已经有了国家课程标准指导,可缺乏指导一线老师上好劳动课程的专业指导。一门课程没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作方向性和实操性的教研,课程效果自然会受影响。建立一支衔接国家标准和一线课堂的专业研究力量,为一线教学服务很关键。
五、缺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课是非常典型的实践类课程,既有理论性的知识技能,又有道德情操的涵育功能。也就是说它必须要沿着教学评一致的思路来做课程架构,做课程顶层设计。老师们一定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否则,劳动教育就会陷入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境地。
说了这么多难点,要想全部突破需要时间。可是,教育永远不需要等待,只要做起来就是好的。在现在普遍的劳动教育现状下,老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1
让劳动的思想入脑入心
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强化劳动教育的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把劳动作为高频词出现,让学生首先对劳动形成一个皮层记忆。接着,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班会、评选劳动榜样、讲述劳模故事、打造劳动文化等,把劳动教育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班主任要在班级中营造劳动最光荣的风气,切忌把劳动变为惩戒的方式,而应该传播积极的劳动观念。
2
挖掘班级劳动教育空间
学校里实施劳动教育,一定会受到地理空间的限制,前面提到部分学校已经开辟了自己的劳动空间,这自然是很好的,不过要注意空间有没有发挥其价值,让学生真正操练起来,而只是做外宣的空壳。班级的教室是劳动的重要空间,基本的家务劳动可以实现,还可以开辟一个种植区域,做劳动班本课程等。除此之外,把一些学校的特色区域和后勤事务拿给学生参与其中,也会生成无形的劳育空间。
3
开发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工具
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不在学校,而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如果学校的劳动教育搞得风生水起,回到家中就变成“小皇帝,”那劳动教育就会变味。因此,学校应该指导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具体来说,布置劳动家庭作业是基本的方式,为了减少劳动作业的形式化,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劳动清单、自评表格等,用好工具会让劳动教育更加落地。
4
搭建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要做到教学评一致。很多时候我们更重“技术”,而忽略了里面的“道义”。用评价反促学习效果,依据劳动教育的特点,它更适合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通过劳动展示台,劳动技能分享,劳动技术pk开始,把劳动的参与度和技巧经验作为重点,不必过多强调时间和成果。引导学生享受劳动的过程。
劳动教育任重道远,背后的奋斗和信念才是劳动带给我们的打开终身幸福大门的钥匙。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