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手记|三下六单元备课解读与学习任务设计建议
2023/5/9 17:43:51 阅读:9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墨小语 ,作者小彭老师
单元主题
童年的百花园
教材解读与建议
围绕单元主题,本单元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几个特别的场景,以组诗的形式呈现了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讲述了“我”给小沙剃头的故事,读起来令人啼笑皆非,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通过描写我吹肥皂泡的过程以及我产生的想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二。
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学习经验。这个单元难懂的句子难点各不相同,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难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难,但只有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个句子。在编排上,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由于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同身受,从而理解难懂的句子,同时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多彩。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看似读写分离,但在教学时仍然可以挖掘一些读写结合点。《童年的水墨画》课后要求说说自己通过诗歌看到的画面,以“江上”小诗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孩子是“游泳健将”,从诗中各种各样的“乐”可以看出。《剃头大师》课后题要求思考为什么以此为题,这就可以启发学生抓住一个人的特点取题目,并以此特点选取事件展开写。《我不能失信》一课同样如此。
本单元的重点目标是理解难懂的句子。如何检测理解了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某个句子的看法、感受等。因此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而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同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相似性,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学生生活与文字生活的联结。除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外,师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带领学生体验文本描写的活动等,都是让学生在乐中学的有效途径,从而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思路
单元情境:制作童年回忆录
任务一:作家的童年回忆录
活动1 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活动2 学习《剃头大师》
活动3 学习《肥皂泡》
任务二:制作我的童年回忆录
活动1 学习《我不能失信》
活动2 习作表达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