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用问题驱动,提升学生学习力——以《小马过河》为例|孙静

2023/5/9 17:18:18  阅读:134 发布者:

学习《小马过河》这一课,了解了故事后,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如何更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设置问题墙,营造环境氛围。

为了方便收集学生的问题,供他们互相学习,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专门的问题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便签纸上,贴上问题墙。需要展示时,学生大多都会比较认真地思考自己的问题。同时,环境也起到提示作用,提示老师和同学这是我们经常会使用的学习方式。

二、针对问题,设立评价标准。

问题贴到问题墙上后,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评价,而不仅仅只是贴在上面。对问题进行评价,就需要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在学习《开满鲜花的小路》积累了经验,在这一课迅速链接迁移,从内容、道理、成长三个方面,制定了我们的评价标准:

1.问题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问题与道理有关。★★

3.问题与成长有关,让我们联想到生活。★★★

学生的迁移能力值得点赞。

三、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共同学习。

有了评价标准,我们就分小组轮流评价。这个过程,能看到很多学生对问题都有基本的评价能力,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让他们思考,并作出判断,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动脑思考的过程。我看到有两个问题,得到了大家较高的评价。

第一个是:为什么老牛说水浅,可是松鼠却说水深?

第二个是:小马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事情(过河)?

这两个问题我也打了两颗星,第一个问题可以给我们启发,明白道理,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同。第二个问题,可以串联整个课文,揭晓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很多同学提的问题都和第一个雷同,有一个同学的提问更全面,有深度,她说:它们都是在同一条河里走过去,为什么一个说深,一个说浅,一个说不深也不浅呢?有的同学提到:为什么小马下去之后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为什么小马看到小河不去试试深还是浅,小马还问老牛和松鼠呢?这些都有讨论的价值,引导我们对故事进行深入的理解。

四、用学生的问题引领学习,不断激励他们提问。

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学生们有些问题提的很好,可以作为学习的主问题,带着大家完成课文学习。《小马过河》接下来的学习将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展开。提出小马用什么办法解决了过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关键句,继而对这个办法展开思辨,通过找关键词理解动没动脑筋,明白小马过河的三个秘诀:请教他人,自己动脑筋,去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后,判断课后的观点,给出自己的理由,就不会很难。同时再用学生提出的三者对同一条河的不同看法,联结画杨桃和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帮助学生明白道理,并能用于自己的生活。

学生的提问里有太多的宝藏了,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还能给老师提示,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而学生问题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不断地提问,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又期待见到明天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了。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