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公开课到底应该展示什么

2023/5/9 17:03:43  阅读:101 发布者:

近来,由于有校级的大单元展示和评定职称等活动,身边好多小伙伴都在紧锣密鼓地忙着准备公开课,因此我也跟着听了几节班级试课或最终展示课。

在听过这几节后,我就在心里思考一个问题,公开课到底展示的是什么呢?

一、展示学生还是展示教师?

还记得刚入职时那几年,每一次的公开课我都很紧张。从PPT的制作到教案的设计,甚至到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自己精心的设计。不仅如此,在正式上课之前,都会在级部中不同的班级反复磨课,甚至每一次磨课之后,都会在教学设计上,书上密密麻麻写上很多笔记,到了最后那一次,好像都不是在上课,似乎是在进行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孩子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们好像就是自己的观众,而我就是那个站在舞台上表演的人。他们就是在陪我一遍又一遍彩排一样,直到自己动作熟练了,台词熟练了,才结束。

直到去年,由于要职称评定,因此临时接到通知说要准备一节公开课,可是周五通知,周一就要上课,我完全来不及去反复磨课了,这可怎么办呢?就在这时组织评定的老师又发布了评课的一条重要标准:这节课看的就是学生的“学”,并不是老师的“教”。既然标准是这个,我就在学生的“学”上下功夫就好了,不用把老师的“教”看得太重,想到这一点,我好似有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因此在那一次的课上,我并没有准备一些看起来多么精巧的环节,只是准备了一节常规习作课:六上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环节设计也非常简单,在揭示主题后,给予支架(“变形卡”),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完成变形卡——小组分享——班级演讲”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而我在这节课当中的语言少之又少,基本就是在做一些倾听、点评的事情。一节课过得很快,让我和学生过得都很舒服,我甚至忘记了这是一节公开课了。

自那以后,自己再准备公开课,似乎比以前从容了很多,不再纠结教学设计上要多么精巧,不再因为说什么话而感到迷茫。因为我知道了,公开课展示的从来都不是老师的“教”,而应该展示的是学生的“学”——展示了学生的“学”,其实也就是展示了教师“教”的方法和智慧。

附:“变形卡”

二、展示的环节越多就越好?

最近听了级部小伙伴一节课,内容为六下17课,课堂任务有两个:

1、创设班级“最______的科幻故事”奖项。

2、选出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辩论会辩题。

这两个学习任务都很有意思,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期待,但是这一节课中老师和孩子们似乎都在“赶场”一样,小组活动没有想象中热烈,课堂收获似乎也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期。

后来经过大家讨论发现,之前两次的试课上得都很好,可是都严重超时,这节课老师就在严格把控时间,可是孩子们就没有更充分的时间去研读材料,理解问题,交流分享,因此一节课下来,就感觉非常“赶”,效果也不尽人意。记得竹平老师和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做老师要学会‘舍’,这节课没上完,下节课再上嘛!没必要一定要将教学设计中的所有环节都要展示出来,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在一节课40分钟之内,我们能够将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所有环节都展示清楚,这固然很好,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上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所收获,不是环节越多,课堂越满就越好,关键还是要看学生“学”的状态如何,按竹平老师的话说“设计得再好,学生‘不买账’又有什么用呢”?公开课也是课,只是来听课的人除了学生以外,又来了一些同行而已,上课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要学生“学明白”,所以上这个公开课,还真不一定是展示的环节越多越好。

三、小组交流一定要热闹讨论?

近几年,似乎我们听得每节课似乎都有小组交流的环节。小组交流固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生生对话,交流分享,这能够更好地促进同伴间相互学习。可是小组交流的形式就一定是要多讨论吗?教师每布置完一个问题之后,马上就让学生进行热闹的交流讨论,这真的合适吗?

我想这是不合适的,首先不是说小组讨论越多就越合适,小组讨论只是小组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讨论”本身,而是要“分享观点”,形成“结论”。其次,小组的交流一定是要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之下进行的,而不是问题一布置,就马上开始讨论,这样的讨论很可能是低效率的。

周一,我在听四年级大单元展示课时,有一位四年级的老师将四川常春藤学校习得的“笔谈”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当中,我觉得这就给我们平时的小组交流方式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小组交流不一定只是“讨论”,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笔谈”,将自己想对同伴分享的观点先落在笔上,在做了充分的“笔谈”之后,再进行“讨论”,这样的交流就会将每一位同学的思维可视化,同时小组交流也会更高效,更深入。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