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画杨桃》学习活动设计|二下第五单元

2023/5/9 17:03:06  阅读:113 发布者:

一、导入。

1.齐读课题,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出示成功标准:

1、我能借助生字条中的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想法下语气的不同。

2、我能认真读书思考,明白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联系到自身生活。

二、聚焦核心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老师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板书 教诲 终身难忘)

2.你看了这句话,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①老师的什么教诲?②为什么让我终身难忘?

(板书:什么?为什么?)

3.快速读课文,思考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教诲:(17自然段)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一个人读--齐读

4.为什么让我终身难忘?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源于老师的做法:

①自己审视: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②认真的态度: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③让其他同学也坐到我的位置上看看,用事实证明: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省略号:为什么吞吞吐吐?)

5.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因。

6.再读老师教诲。

三、迁移与联结

1. 迁移:老师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如果“我”以后在生活中遇到了其他类似的事情,你觉得我会想起来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2.联结:联系你自己的生活,你能想到什么事情?给了你什么启发?

补充:

北宋文学家苏轼欣赏庐山美景时,也有同样的发现,一起来读《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从哪些角度欣赏庐山美景?他发现了什么?

生:横着看,侧着看。远看,近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都不一样。

师:是啊,横看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成了陡峭的山峰,无论是从远处看还是从近处看,

从高处看还是从低处看,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所以苏轼不由得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古时苏轼看庐山,今天我们看杨桃,跨越了漫长的岁月,却获得了相似的领悟——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样子就不一样。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