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篇”走向“整本”
向阅读更深处漫溯
记象山县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芳菲四月花似锦,正是人间好时节”,在这美好时节,“整本书阅读教学”研教活动于4月17日至4月19日在实验小学北校区和林海学校如期举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今语文课改的重要举措之一。“整本书”包括哪些书,整本书阅读该怎么指导,怎么评价都是我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次研讨活动针对这一热点话题,开展教学展示、观点交流和专家讲座。
4月17日
延昌小学的周旖旎老师带来《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周老师的导读课,一步步引导学生有趣味、有计划、有方法地读。课前带着孩子们玩了猜寓言故事的小游戏,交流寓言发展,感受寓言趣味,激发了读寓言的兴趣。接着带着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寓言”专题学习,了解读寓言故事的小方法。学习中,让学生明白读寓言前可以先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带着学生制定了个人阅读计划,明白了制定计划的形式和方法。交流展示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制定了小组《中国古代寓言》阅读计划。
在整本书阅读设计观点交流中,实验小学南校区的葛佳雯老师的《中国古代寓言》阅读设计将阅读规划为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导读时抓住封面信息和目录,制定阅读计划;推进阅读时抓住故事的角色人物和关键情节,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隐藏在人物的对话或行为中的道理寓意。最后通过“小作家”“插画家”“小演员”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读后感受,达成对整本书的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如此层层递进,让学生由“让我读”慢慢走向“我要读”,阅读习惯也逐渐形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延昌小学的叶丽君老师的观点交流为《愿望的实现》整本书阅读设计。首先,叶老师激趣引导,从儿童故事的题目出发,通过质疑、猜想、推测、验证等方法,让学生深入阅读故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从中爱上童话故事。之后叶老师带着孩子们漫步儿童故事世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通过情节再现等方法回顾故事内容,体会儿童故事的乐趣。最后,孩子们在故事演绎、话题辩论、游戏大闯关的环节中,明白童年是在享受快乐、克服烦恼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新港小学的张旖旎老师执教的《中国古代寓言》推进课,用一张“摘星卡”考“状元”的形式,串起了整个课堂。张老师通过看图、看提示猜寓言的小游戏,先让孩子对已读寓言进行回顾。再通过两个寓言故事的学习,引导孩子们发现同个道理会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可以对寓言分类阅读,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阅读拓展课的学习。整个课程被摘星卡的评价贯穿,学生们在“考功名”的路上,边学边思边收获,让每个孩子有参与感,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石浦小学的张杨叶老师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寓言》交流课。整堂课,张老师将寓言故事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首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用寓言讲道理的好处,然后通过语例示范让学生发现并试着用“内容+建议”的方法来讲道理。习得方法之后,又创设情境巩固练习,并明白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讲道理、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故事。最后,通过情景再现,引导学生用寓言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这节课的目的便是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知道读寓言助人与省己的意义。
石浦小学的陈苏哲老师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怎么教》。作为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专门提出的“整本书阅读”,该如何来有效落实呢?陈老师首先和老师们一起明晰整本书阅读的学段目标,让老师们清晰而直观地感受到三个学段的整本书阅读目标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阅读规律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层次性与递进性。然后分析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梳理了三个年段的“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内容,根据每个年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给老师们一些实用的建议。最后结合以《中国古代寓言》为内容呈现的导读课、推进课、交流延伸课,带领老师们直观感受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陈老师希望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整本书阅读”上有所思考,有所实践,有所探索,做一个阅读的点灯人。
4月18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借着大环境的清风,象山“小语人”攻坚克难,积极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
4月18日上午,晓塘小学的杨翔老师执教《整本书阅读<神笔马良>》。导入环节的“猜猜他是谁”,不仅顺势引出了课堂,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杨老师以“小小传讲人”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给故事插图分类排序,借助图表梳理马良遇到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为学生“传讲故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实验小学的周丹恒老师作题为《整书快乐阅读,要素有效落实》的讲座。周老师的讲座以《整本书阅读<神笔马良>》这一堂课为例,深入剖析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落脚点。她强调在教学中可根据插图理故事、理清情节说故事、画出导图知神奇、紧扣文本谈感受,并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实践成果,指导性、可实践性非常强,让人听了受益匪浅。
下午,走进绘本,感受儿童哲学与绘本阅读的融合,探索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定塘小学的黄健磊老师和袁梦娜老师分别执教绘本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黄老师和袁老师的绘本阅读课均以“趣”字当头,两条线索并驾齐驱——一条是教给学生绘本阅读的方法,从封面到封底,从看图到猜图,从想象到现实;另一条是阅读绘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爱、感受爱、表达爱。在呵护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搭建语言支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定塘小学的周晓燕老师作题为《融合儿童哲学的低段绘本教学实践思考》的讲座。周老师分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题的缘起:儿童思考能力不足、儿童天生触及哲学、绘本贴近儿童和哲学。紧接着又展现了大量的课程实施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绘本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4月19日
4月19日在林海学校举行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培训活动,学员们在一节节用心的课中,一个个用情的讲座中,启发了思考,收获颇丰。此次活动正逢林海学校第九届读书节,林海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途径,提高阅读参与度;创新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此次培训活动携手林海的阅读节,让书香散发出了更浓郁的味道。
张若希老师的《克雷洛夫寓言》导读课,旨在通过本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尝试把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结合三下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利用本书的“阅读指导”页,学习更多的阅读方法。首先通过巧读目录,激发学生阅读《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再运用归类、对比、猜读等方法研读“狐狸”,读懂寓言故事,体会道理,联系生活;最后结合本书的“阅读指导”页,读懂《克雷洛夫寓言》。
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张振苗老师的讲座《这样读一本书,很有意思》分享了自己真实的教学经验。通过问卷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任务单一、任务无趣、任务设置不合理。针对整本书阅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任务型学习”“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从而和书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张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是脚踏实地的,老师的每一个任务、每一堂课程、每一次展示,都像春雨那样细细滋润着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阅读田野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林海学校举办读书节至今已有9年,年年有亮点,届届有特色,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蔡赛赛老师做了《林海阅读样态,推进整本书悦读》的讲座。林海学校全体语文老师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与热情,搭建了一套适合林海学校的阅读框架:因势利导挖掘图书资源,打造书香校园硬条件;因地制宜营造阅读环境,创建阅读空间主场所;想方设法组织多样阅读,构建阅读素养多渠道;运用多元化阅读评价方式,激发阅读兴趣持久性。希望林海学子能在童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烙下书香的美好印记。
杨琼洁老师的《鲁滨逊漂流记》分享课,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学习、巩固课外阅读的方法。与人物对话,探讨鲁滨逊成为荒岛英雄的原因,感悟人物精神成长。创设情境,与自我对话,思索《鲁滨逊漂流记》对我们的启示。本节课对话“普通人”,形成认知冲突;对话“人物经历”,感悟精神成长;探求思想价值:与自我对话,促进人格发展。学习完杨老师这一课,学生也与鲁滨逊进行了灵魂交谈,将书读“薄”,读“细”,并且真正地读“活”了。
水运潺潺润万物,书香幽幽沁人心。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深远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论是教还是学,我们都应关注“方法”的提炼。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教研活动于每一位参与的老师而言都是一次业务能力的成长。象山“小语人”也将继续深耕“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教育弥漫书香,让书香浸润心灵,让阅读伴生成长。
转自:“象山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