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研学海】学海路学校“周周都有大教研”活动报道(第11、12周,第67期)
2023/5/9 14:35:52 阅读:76 发布者:
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新要求、新思想和新理念,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不断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本学期学海路学校继续开展“周周都有大教研”活动。
4月18日下午第一节课由尹阿敏老师执教《认识面积》。尹老师先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小视频进行情境导入,接着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面”,初步认识“面”,随后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最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观察法、数方格法,明晰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尹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午第二节课是褚茜老师执教的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本节课是教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教学中,褚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算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褚老师让学生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并上台展示,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最后,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计算方法,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两节课后,王春丽老师组织进行评课。李惠惠老师认为两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紧凑,周雅茹、李惠惠和王春丽三位老师对两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都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4月19日下午第一节课由董小利老师执教一年级《动物儿歌》一课。这节课上,董老师以有趣的谜语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以轻松的闯关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下掌握了本节课的生字词;然后,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最后,通过仿编儿歌,让学生在读说结合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下午第二节课,桂羽嘉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操场上》。桂老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做运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操场上的热闹场景,并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感悟。在教学书写生字时,桂老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观察力。
课后,教研组长年梦琪老师和教科室副主任杨雪老师分别进行了细致地点评,既对授课教师的优点进行了肯定,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课老师收获满满。
4月21日上午第一节课由杜娇娇老师执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在教学中,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活动扎实有效。在学习课文时,杜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谈谈对人物内心的体会,同时结合图、文、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代入情感,最后利用评价量表让学生做到说、写、评的结合,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上午第二节课,孙玉洁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上,孙老师从单元导读入手,紧扣教学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在生字词教学环节,孙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重难点词语;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最后,将课堂所学落实到单元要素中,通过练笔掌握难点,呈现出一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
课后,杨雪副主任对两节课进行点评,她既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又对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课教师均表示受益匪浅。
4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由余婉婉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上课伊始,余老师先通过几道算式带领学生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紧接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数学信息、提出减法问题并列算式;随后通过摆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相应的口算方法;最后,余老师对多种摆法进行了总结,将今天学习的减法算式和之前学习的算式作对比,引出退位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当个位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十位借一个十的道理。
授课结束后,数学组教师们积极参与评课,吴成尧、周雅茹两位老师对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优化建议,如小棒的摆放问题,如何进行课堂常规管理等。
周周大教研,课课有提升。学海路学校将继续把“周周都有大教研”活动作为构建生态校本教研体系,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海理念:发展每个学生,成就每位教师。
转自:“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