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科活动】天地之间有杆秤——海安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高数组特色活动报道

2023/5/9 10:57:48  阅读:136 发布者: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选择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杆秤,中国发明的人类最早衡器。千百年来,杆秤作为一种称量工具,代代相传。在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个单元后,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高数组的孩子们围绕杆秤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一、杠秤的文化

杆秤文化的核心便是公平与诚信。什么是杆秤呢?它有哪些组成部分?杆秤有哪几种?孩子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并利用“学生讲坛”对全班学生展示。

孩子们知道了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木杆上的铜钉叫“星”,前七颗星为北斗七星,以此警醒人们不能贪图钱财不辨是非;后六颗星为南斗六星,意为天地南北上下有方,告诫人们做买卖要中正;最后的三颗星代表着福禄寿。秤杆的十六星,代表十六两,为一斤,成语“半斤八两”就是由此而来。

二、杠秤中的数学

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金。为什么杆秤的秤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呢?杆秤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观察各种杠杆特征、多次模拟称重、比较实验数据……孩子们发现:秤盘中的质量×秤盘到支点的距离=秤砣的质量×秤砣到支点的距离。原来,杆秤用的是反比例的知识!不得不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杠秤的制作

历史需要传承。弄明白了杆秤的工作原理,学生就想亲自动手制作一杆秤。他们先用线和纸杯制成秤盘,在一次性筷子一端用线系住,把秤盘挂上。再在靠近秤盘一端确定提钮位置,系上线作为提绳,并用螺母作为秤砣。最后用砝码进行杆秤的定标。

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又在计算、验证、校对中改进制作,真实体会到杆秤的精妙之处。

本次实践活动,将探究反比例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采用了“课内+课外、集中+分散”的方式开展学习。在感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同时,提出了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更探究出了背后的数学原理。

转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