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集体学习丨倾听有方 研途有爱
2023/5/9 9:54:49 阅读:75 发布者:
倾听有方 研途有爱
倾听,
需要我们沉浸身心;
倾听,
需要我们执着探索;
凝心,静听
那是孩子们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心灵。
4月27日,幼儿部主班教师在闫柏林校长的带领下,围绕年组课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研究》,开展了本学期校本研究集体学习交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认真听、能听懂日常用语”列为我们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首要目标,但是3-6岁的儿童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经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倾听能力的表现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倾听能力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入学适应、入学水平乃至今后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养成都会产生影响。
一、以身作则,耐心聆听幼儿的倾诉
郑禹彤老师和姜懿桓老师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幼儿向我们倾诉各种事情时,我们必须当名好听众,不流露出不耐烦或敷衍的神情,鼓励幼儿尽可能地详细表达,产生共鸣,并明确自己的态度,使幼儿乐意倾诉,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和帮助。例如:日常生活中,幼儿讲述他们觉得有趣的事情时,教师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话语,对幼儿的发言做出积极的反馈。
二、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张芳彬老师和董慧老师表示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社交方式增多,幼儿的表达能力虽然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直视说话的人,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赵任秋老师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例如:游戏《小小传话筒》、《正话反说》,游戏时用眼神不停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对于听力水平稍弱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倾听能力训练
王晓微老师则为了发展幼儿的听觉注意,通过多让幼儿倾听故事,鼓励幼儿进行复述,评选“我是文明小听众”及“认真听课之星”活动,同时以规范、准确的语音发出指令,将倾听能力培养的要求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张馨心老师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结合培养注意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来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利用听辩错误法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同时,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结在地下,葡萄结在树上”,让孩子倾听后,挑出毛病并纠正。
总之,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不是在单一活动中训练而成的,我们只有通过耐心细致地引导,才能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有所获,研之有悟。幼儿部全体主班将带着研讨的思考和收获,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心声的碰撞中遇见闪光的孩子,真正实现点亮孩子的童年,成就老师的专业成长!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