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科研 · 集体学习丨学习中思考 实践中探究

2023/5/9 9:54:03  阅读:74 发布者:

学习中思考

实践中探究

——记三年语文组集体学习交流

412日,三年组语文教师在闫柏林校长的带领下,围绕年组课题《小学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开展了本学期校本研究集体学习交流。

学期初,为了把本学期的校本课题引向深入,庞惠玲老师带领组内教师查找资料、阅读书籍,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交流。此后,老师们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个人的学习与思考。

在学习交流中,三年组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中选取不同的切入点,紧密围绕学习材料,结合日常实践,总结个人的做法,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启发与思考。

一、合理组建小组,明确人员职责

在开展小组合作前,刘梦蝶老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四人合作小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样的小组组建,为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能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

为了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张金丹老师还对组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通过选拔和培养,分别设置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更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工进行机动的调整。确保合作学习人人各司其职,小组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还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担当,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育人。

二、关注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合作学习意义

李传秀老师在与我们分享她的阅读收获中提到,要关注学习的任务是否适合于小组合作,她讲到在曾经执教《我最喜欢的水果》习作课时发现,如果当时能让小组合作,几个人共同研究选择某种水果,课上共同观察,完成观察记录,效果一定会好很多。所以在本学期教学时,她尤为关注学习任务的设置。“理解性、情境丰富、新异性”这三个重点词是要格外关注的点。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学习任务就要想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孔瑜老师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参与程度进行及时的关注,深入小组内去参与孩子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她还与我们分享了和学生们开展的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活动,如:小组前期的准备工作,设置的任务是否适用于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的过程,展示中的互动,活动后的实践作业。尤其是在小组活动后的实践作业清明节踏青,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小组学习有意义且高效。

三、了解合作学习模式,规范合作学习用语

经过以往的实践和学习,李雪老师发现大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都实施了“教师导学、分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四个步骤的课堂教学模式。她在教学上也做了一些尝试,尤其在分组自学的过程中,她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必要时进行答疑解惑,或进行学法指导。但她也提出在合作中,需要关注效率。

方佳菊老师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应有一些固定的合作模式和交流语言,也便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她做了几点尝试,如:当找到一个答案,但需要跟组员解释想法的时候可以说:我的主要想法是或是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表达完想法,询问对方是否理解可以说:我说清楚了吗?或者是 你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针对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常用话语,这样可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四、进行多角度评价,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庞惠玲老师在与我们分享时,提到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叶鑫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评比规则细致,既有加分项,又有扣分项,既从综合角度评价学生,又能及时关注个体,并且还按时进行总结表彰。

付伟老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噪音管理方法,与我们分享了三个小妙招,一是代币法,二是举手法,三是受罚席,这样不仅能规范小组合作的纪律,还能规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

交流的最后,闫柏林校长对三年语文组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对交流中教师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更加让教师们明确了接下来研究要把握的方向。他还督促教师们,一定要坚持学习,多阅读相关书籍,保持研究的初心,不断实践探索,让学生真正的在活动成长。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