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育评价改革,小学教育科研员有话说——上海市小学教育科研员沙龙活动举行
2023/5/8 16:35:03 阅读:101 发布者:
4月11日下午,接续“激活﹒赋能﹒创新:科研引领教育评价改革的闵行探索——上海市小学教育科研巡回鉴新活动闵行专场”活动,上海市小学教育科研员沙龙活动在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畹町校区)举行。本次沙龙聚焦“教育科研如何引领和助力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专题研讨,活动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刘莉主持。
与会人员围绕“闵行评价实践研究的启发和建议”“各区教育评价科研亮点经验分享”及“科研助力教育评价研究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等议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虹口区科研员黄自敏认为闵行科研室同仁制定区级课题指南,带动学校形成“课题群-成果群”,进而形成区域性强项与特色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她认为教育评价类研究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中,评价研究和学习科学的结合,提升教师循证意识尤为重要。普陀区科研员陈音认为闵行小学评价领域的区域行动和典型案例,彰显了闵行科研的“底气、功力、态度”。科研员在学校开展下沉式指导,实施多轮项目打磨,对于孵化优秀课题与成果意义重大。金山区科研员范楠楠认为闵行实验小学数学课上智慧纸笔的应用,以数据驱动教学行为和决策,呈现了差异化教学、教学评一致、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未来学校创新图景。青浦区科研员张卫平认为评价研究是教育科研反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点,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升评价研究品质,科研员要进一步发展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徐汇区科研员杨向谊从生态制度、组织投入、环境构成的视角分析了闵行区评价研究成果的成功路径。评价话题常研常新,区域项目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支持保证。他充分肯定了闵行实验小学数学公开课的说课环节,并结合紫竹小学的“长程教研”,提出评价研究的根本是培养老师发现数据、解读数据、应用数据,多证据多角度的评价判断能力。黄浦区科研员曹婕琼认为行政和科研“双驱动”模式是闵行的重要经验。同时,她交流了黄浦区科研室在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和综改项目中指导学校基于校情找准切入点中的作用,形成了1+1>2的做法。嘉定区科研员马骥围绕“大班额下如何进行差异化评价、科研如何引领评价改革”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闵行区科研室的课题指南做到了上能对接政策理论思考、下能触到学校现实需求,很好地示范了科研室如何从问题解决角度更加主动地参与研究。
静安区科研员盛影莹感到闵行区很好地展现了“有组织的教育科研”的样态,并分享了静安区在个性化教育评价研究的亮点,形成了教师、学生、学校、区域四个层面的个性化教育综合指数。杨浦区科研员张雅倩从评价研究重问题意识、重科研引领、重成果推广的角度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学业质量标准与学生素养评价相融合的未来研究方向。青浦区科研员胡晓燕认为闵行区的教育评价科研发展实现了“多维度同频共振”。
长宁区科研员汪泠淞分享了长宁区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探索,并从“教育生态、师生的数字素养培育、数据驱动”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科研心得。奉贤区科研员夏旖介绍了奉贤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试点项目和小学生新成长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区域探索,介绍了新成长指数评价中利用多种数据采集手段与现代分析技术,定期评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品格、人格养成、知识技能学习、身心体格成长等关键性教育结果指数,实现全面诊断和提升区域内办学水平的评价成效。松江区科研员陈浩峰认为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费的高度统合、信息化的大投入及学校教师的高度卷入是区域评价类研究成果丰硕的外部支撑条件。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冯明做活动总结。他指出,在评价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在评价方向和价值的筛选与设定上,在评价方法、工具和手段的开发与优化上,在评价结果和效能的研判上,在评价方案的整体设计与迭代上,教育科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科研实践与评价实践在思维、方法、过程上具有想通之处,教育科研人员修炼评价思维和能力,更好对将研究的目标具体化,更好地围绕创建原型设计测试方案、更好地分析数据实现创新原型的快速迭代等,最终让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更科学、更实用。
教育科研巡回鉴新活动是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机制创新探索,为各区成果交流、信息分享搭平台,也是科研员科研能力建设、孵化科研力量搭平台。冯明表示,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探索教育科研巡回鉴新活动的多种模式,以成熟成果或过程研究为载体,在开源中集成、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区域探索;也期望科研员在平台中增进了解、交流信息、分享经验、相互启发,也能带着问题,有意识地思考和储备,培育区域的研究特色,引领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化和发展。
转自:“上海普教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