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社团活动对我校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发挥作用的研究
分析:从研究的题目上,题目中“所发挥”可以删除,应该为“校园社团活动对我校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即申报者拟研究的内容是校园社团活动对我校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即落脚点落到了“作用”二字。
1.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基本的事实依据
我校高中生有特殊性,表现在入学学生相对于其他学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处于较差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习惯很差,不能够在学业上获得成就感。大量的精力没有释放之处,导致很多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游戏或社交环境,通过游戏中的PK或者虚拟社交环境中虚假身份来获得成就感或者发生网恋。而这些虚拟环境下的虚假身份往往使学生不受任何道德约束,在虚拟环境里做出大量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终可能会被带到现实生活中,甚至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要求各学校开设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丰富学生生活及扩展学生视野。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特色,将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一来使校本课程能真正落地开花,形式丰富多样;二来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完成校本课程内容,为学生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使他们多余的精力有了一个释放的平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寻找自信,将他们从虚拟环境出拉出来。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将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整合,分析研究各种社团活动对我校高中生在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之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析:从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基本事实依据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对学生现状的描述使用了过多的语句描述学生沉迷网络,最终没有点到学生身心发展上来。第二段描述了将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的做法及其产生的效果。第三段指出“将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整合”,这明显与题目产生了偏差,即题目所说的是“校园社团活动对我校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而这里说的是“将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整合”对高中生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妥的。
2.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在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社团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以期望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建立自信,并将此向学习方向发生正迁移,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获得尊重与成就感,逐渐摆脱对虚拟环境的依赖。
分析:这段研究目的和意义的描述写得较好。
3.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生特征与社团活动选择方向。
(2)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与未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行为渐进对比分析。
(3)社团活动对学生行为积极影响方面的研究。
(4)社团活动不利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建议。
分析:将这四点作为研究内容较为妥当,只是第三点社团活动对学生行为“积极影响”如果改为“积极作用”则更贴近研究题目。各项研究内容都应该扩展说明申报者将如何进行这项研究。
4.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先通过发放调查量表、学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当前情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建立对比小组,通过实验对比、观察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两组学生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发现社团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通过研究,进一步规范社团活动形式,使其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分析:研究思路较为合适,但是对研究方法的论述仅仅使用了实验对比、观察法、文献研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是不妥当的。
5.研究的进度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内完成
①相关方面研究最新结果搜索,寻求相关资料。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③明确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明确研究方向,申请立项。
(2)第二阶段:课题实施初级阶段,2014年4月内完成
①设计调查量表,在学生中进行初期问卷调查、访谈。
②进行数据统计和初步数据分析,得到初始学生状况。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深入阶段,2014年5月—10月
①建立实验对比小组,分阶段发放调查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情况进行跟踪对比分析。
②根据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社团活动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4年11月内完成
①进行最后一次问卷调查。
②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③对统计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形成最终结果。
④根据研究结果对学校社团活动的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撰写结题报告。
分析:研究的计划中,第一个问题是准备阶段,没有必要写;第二阶段写得不细致,即设计的调查量表到底是要对哪些内容进行调查没有说清楚;第三阶段能够与课题相结合;第四阶段写得过于笼统。整体上关于研究步骤的描述与课题的关联度不高,不能紧密结合课题主题来写。
6.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1)学校有正在大力开展的各项社团活动。
(2)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各社团活动的主要指导教师。
(3)该课题为我校与社团活动相关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得到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分析:没有写已经开展过的相关研究。
7.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确定社团活动对我校学生身心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为我校学生普遍依赖虚拟网络交友或游戏环境的现象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3)对我校社团活动安排的合理性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分析:预期研究成果没有写,得到解决的问题中第一个和第三个较为妥当,第二个有些偏题。
整体评价:这个申请书虽然出现了一些细致的问题,但研究内容能够围绕主题来写,该申请书是有可能通过评审的。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