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少年儿童健康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充分体现了对少年儿童安全问题的特别关怀,体现了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的重要要求。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也指出:“安全是事业发展的最底线要求。确保师生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准确各级各类学校把握形势,强化思想认识,保障校园安全,增强四个意识,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安全治理,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影响,切实做好防控;要强化属地管理,加强隐患排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防微杜渐;要做好“三防”建设,强化安全基础;要坚持教育为先,强化安全教育;要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实际效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段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年龄段之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2006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教育部等十部委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做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
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一直备受各级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据调查,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的威胁,这些数据已引起了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切。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智力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首先应该有健全的体魄,才能在其他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安全教育和管理始终还停留在表面的应付状态。这样就势必造成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发展。因此加强学校安全建设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2.研究现状综述
以“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为关键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 2005 年到 2016 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83篇。通过对国内主要教育学学术期刊、各级师范大学学报载入的论文以及国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分析,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做如下概述:
第一,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新丗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中小学校园内外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遂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2005年,国内外20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 “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共同讨论“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 2008 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教育界对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
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教育管理人员、一线老师、警察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成为此项研究的主力。近年来,在个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可看到对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例如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竹溪县教育局王世鹏、甘新东在论文《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中提出了“安全教育要常规化、序列化、活动化、社会化”;一线教师李小文从班主任的视角,发表了《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发表了《“国际减灾日”主题对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启示》等。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比较专业、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仍然较少。
第三,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有从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减灾防灾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的。如宋洋、王雪松开展的题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马路和乘车行为上表现较差。也有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安全教育的措施等角度开展研究的。如有学者发表了《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论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还有学者从寄宿生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如陶海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落在实处。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使该主题更加丰富、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但是总的来说,把校园安全环境营造作为研究的主体,来探究它对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的作用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是比较少的。
3.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通过研究,明确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建设,打造安全的和可实施实景安全教育的校园。
②通过研究,明确校园安全主题班会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影响,打造卓有成效的安全主题班会。
③通过研究,明确学科教学与校园安全的关系,打造学科与安全教育融合课程,增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意识。
④通过研究,组织校园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2)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调查研究校园设施安全现状。根据我校校园的实际,调查教室、寝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数学探究馆、餐厅、怡湖等场域,在楼顶、栏杆、水电气等方面重点排查,总结安全保障措施,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反映问题,及早完善安全设施建设,防范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同时利用现有场所和设施,创设安全教育实景教学场所,让学生在校园中处处见安全知识,以环境育人,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②利用德育阵地,召开校园安全系列主题班会。加强安全系列教育:实验课安全,体育课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防震减灾,防溺水,交通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防电信诈骗等,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校园的不安全行为,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自我防范。
③实现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融合。许多学科知识中隐含了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学科教师要有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要有课程开发与整合意识,比如物理和化学实验课,本身就包含安全防护措施,地理课可以贯穿防震减灾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涉及活动与操作的安全内容较多,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可侧重对安全认知与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④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防溺水演练,学会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技能。提高自我防范、自救自护能力的同时,学会包扎伤口、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4.主要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②调查研究法:每个阶段在各年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充分利用资料,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③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校园安全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④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研究详细计划
(1)课题论证准备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召集本课题组人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依据以及保证措施,进行研究分工,明确各自任务,统筹安排。
①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课题计划
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撰写和上交课题的立项申请书。
(2)课题实施阶段(2023年12月—2023年8月)
第一阶段:校园安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xxx负责对教室、寝室、餐厅等场所调查,收集材料。xxx对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体育馆、数学探究馆等场所调查,收集材料。xxx对体育场、怡湖等室外场所调查,收集材料。xxx负责汇总安全材料,撰写调查总结,明确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宋宝春根据调查总结向有关处室反映,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研究。xxx负责利用学校现有场所和设施,创设安全教育实景教学场所,并定期召开阶段性研讨会,交流、合作与共享。xxx研究校园安全应急演练活动,结合相关处室,制定演练方案,配合演练活动,收集和整理方案、学生感悟、活动照片、活动总结。xxx负责研究校园安全主题班会建设,召开安全班会,收集其他班主任关于安全主题的系列班会素材,总结成果,促进校园安全主题班会系列化、科学化,保证可操作性、实用性。xxx和xxx研究开发校园安全与学科融合课程,注重学科素养和安全价值导向,选取部分课程授课,针对典型教学案例总结、反思和提升,收集和整理课件、教学设计、课堂照片。xxx撰写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归纳反思。xxx(主持人)组织会议,课题组每位成员进行汇报,上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对校园安全提出建设性意见,课题组成员取长补短、相互合作,主持人围绕校园安全部署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3)课题总结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0月)
①整理资料,准备课题有关材料和结题材料(校园安全设施建设的相关
、校园安全班会课件与课程设计、校园安全与学科融合课案例、应急演练的相关资料和活动照片)。
②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③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④提交课题完成成果(研究报告、论文)。
(4)预期成果
①研究报告
②创设1-2处校园安全教育实景教学场所
③形成1-2个优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案例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