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3/4/28 17:37:37  阅读:108 发布者: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记六村乡三年级数学组大单元集体备课展示活动

董海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及要求,深入推进新课标实施,强化“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年级数学组安排了以“大单元”为主题的集备活动。

工作安排部署

大单元主题确定之后,组内分工收集材料,遵循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达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程设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2023331日六村乡三年级数学组老师相约六村一小雅美楼二楼,集备活动如期举行,中心校教研员张军伟老师,中心校任主任参加,指导点评集备活动。

主备说课展示

本次单元集备展示三节课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解决简单的面积问题》。备课展示,以说课或微型课形式展示,时间把握在5-10分钟。

六村三小的张闪老师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为本单元的关键课,张老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摆一摆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得到结论→应用结论”全过程。

六村一小董海丹老师准备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由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导入,做好新旧知识的链接,再由求课前制作的正方形的面积,转换边长1分米=10厘米,各求出面积,比较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同法研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孩子们能通过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进而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

六村乡刘小郭利聪老师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解决问题》的课堂设计:首先要明确重难点,制定目标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编写具体题目;最后是问题与收获。同时提出自己在课堂的疑问,周长与面积易混淆该如何讲清楚,讲明白?

每位主备教师展示之后,大家都能毫无保留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每一次精彩点评,为主备教师二备提供了宝贵意见。

单元教学分析

六村六小韩社红老师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要点几个方面对《面积》这一单元进行分析。并且给大家分享了多年实战经验。

1.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第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第二,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第三,注重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

第四,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周长是对一维空间(线)的度量,面积是对二维空间()的度量,周长与面积大多共同承载于一个图形之中,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淆。

2.引导学生体会度量(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第一,引导学生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

第二,让学生经历确定面积单位的过程。

第三,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3.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村七小孔卫星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立足认知起点,从“已知”到“未知”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周长”,基于已有认知,本节课的学习从对图形学习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描出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摸一摸作业本的封面,在“描”中知道“边线”,在“摸”中感受“面”的存在。2、紧扣知识内涵,从“动作”到“表征”。找出物体表面及大小比较,对学生来说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再认识。3、增加概念辨析,从“现象”到“本质”。平面图形中,“周长”与“面积”两个概念的含义截然不同,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定的障碍。

六村一小马征老师说自己带着“空杯”心态参加这次集备活动。如何帮助学生抓住度量本质,发展学生量感?再讨论交流中,有所收获。首先要单元整体架构,建立面积概念,其次要开展测量活动,发展学生量感,第三点就是要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探究。

单元作业设计

六村二小袁晓磊老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核心是:① 对比辨析中深化面积概念的本质,强化面积概念认识的直观性、层次性以及全面性。② 激活已有的度量经验,在想象、操作、数学实验等学习活动中积累度量的感性经验,促进量感的生发。③ 加强单元整合,注重知识拓展,以结构化的题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渗透数学文化。

六村五小的程伟老师在设计作业时立足单元视角,聚焦度量的本质,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除了整合了位置与方向的内容,还以剪、拼、折等不同的表征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感悟先认识1cm²”(面积单位)后数“1cm²”的个数(计数),是计量各种“量”的内在逻辑关联。这样先“1”后数的方式体现了度量的本质。

研讨交流

教研员张军伟老师首先对大家的工作表示肯定。从准备出发到完美终点是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同时指出教材重构和作业设计的过程也是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是从其中派生出来的,也再次明晰了单元作业目标、考查目标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区别,最后做出了对下次的工作安排给予明确要求。

活动后,任主任为我们讲,在备课中要做到“落实新课程,用好新教材,提效新课堂”。

1.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巧设情境与激发兴趣的导入;加强合作学习与培养能力的活动;加强创新评价与全面发展的手段。

2.从弄清教学的起点去理解教材,学到什么程度去把握教材;发展性的拓展教材,创造性的用好教材,使教材的数学知识更具深度和广度。

3.将内容生活化;将形式多样化;将知识过程化;将方法灵活化;将结尾悬念化。

每一条都在告诉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场集备,一次锤炼,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作为小数人,我们定将以每次集备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内功,扬帆远航!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