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体智慧,“备”精彩课堂
——六村乡四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
苏肖丹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充分发掘教师的个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六村乡四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于2023年3月28日下午如期举行,中心校任新军副校长、教研员张军伟老师参与活动!
前期准备
组长在群内布置任务,明确分工,第一次展示的老师将备好的课件、教案、作业单等发到群里供大家提前交流!
展示环节
本次活动针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究,首先由王志会、李永超老师展示《三角形的特性》。
两位老师以“微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通过古代金字塔和现代桥梁的对比,由古至今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王老师在展示中侧重拓展及拔高训练,李老师的课侧重如何画高等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蘑菇屋环节尤为精彩!
然后由师胜君、陈军伟、苏肖丹老师用说课的形式依次展示《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位老师都用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小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师老师由复习旧知导入,探讨新知后侧重等腰三角形的易错训练;陈老师以“能否画出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质疑,是本节课的亮点;苏老师则以“三角形的争吵”动画导入,结尾拓展名人帕斯卡的故事、用笔转动演示,丰富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途径!
交流环节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集体备课活动是心灵的碰撞,资源的共享,智慧的融合。老师们交流讨论热烈,畅所欲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代瑞霞老师提出:教案上学习目标和作业单上目标的区别,以及不同层次目标体现的要求,对活动需要的课程是否在教案上增加学具准备;
师胜君老师提出:课堂中找的例图必须要有严谨性,比如“衣架、扫把中有弧形出现”不符合三角形的定义,强调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郭利聪老师提出:探讨三角形定义处解读“围成”与“组成”的必要性;
苏肖丹老师提出: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所占比重,对于时间把握要精准;
有经验的韩社红老师提出:精美的动画课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也不失科学性,还有助于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强调动手实验的必要性。关于画好三角形的高给出3点实用建议(在不在顶点上、在不在对边上、是不是垂线)
关于本次讨论热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什么区别?怎么用?
任新军校长给出专业指导:
1.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为主导,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学习目标,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设定的。
2.实施主体不同
学习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3.灵活程度不同
(1)学习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学习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所教授课程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学习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2)教学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
领导点评
任校长对本次活动给予肯定,提出有展示才有对比,参与活动的教师们都有所获!
也对以后我们的活动提出期待:
(1)教师的个人素养上
同样精心的准备下,一个人的个性、仪态、语言、板书等不同,对本节课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需要大家平时注意精磨细研!
(2)集备的展示形式上
要尽量详实,从好的过渡下手,注重怎么突破重难点的探究,探究的形式是什么,学生课堂易出现的问题,课堂练习的递进及作业单的层次都要体现,这个环节你为什么这么设置?集体备课不能只局限于比课件,而应把重点放在交流上。
结束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共同进步。六村乡数学组集体备课在探索中前进,在共享中成长!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