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学游戏进课堂,教研活动绽光彩

2023/4/28 17:10:31  阅读:171 发布者:

数学游戏进课堂,教研活动绽光彩

——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游戏进课堂主题教研研讨课活动

数学科普作家马丁·伽德纳指出:“唤醒学生最好的方法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让数学课鲜活了起来。2023322日下午,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在西四楼会议室举行了“数学游戏进课堂”展示活动,此次教研给大家如沐春风、柳暗花明的惊叹,让大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开启心灵的唤醒!

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节是王娇丽老师展示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第二节冯自芳老师展示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第三节评课。王老师的课用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推理”。

律动操导入,活跃气氛,提高专注力

课前热身小游戏——猜一猜?

孩子们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不在左手,就在右手”;“不是右耳,就是左耳”;“不是左肩,就是右肩”……用游戏引出两种情况的推理的方法:先确定…不是……就是……环环相扣,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和情绪,也给本节课的逻辑推理埋下了伏笔。

捉迷藏游戏,再次深化两种情况的推理,不是……就是……

在新授环节,王老师运用新知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总结出三种情况的推理,先确定一种情况,然后再排除,最后得出推理结论。

课堂的最后,王老师还用游戏的方式给大家送上了“破案秘籍”。其中蕴含的就是有序、全面思考的方式和探究问题解决的手段。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环节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亲身经历推理过程,再次巩固新知

习题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切实理解逻辑推理,渗透数学思想。

王老师整节课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 学生从头到尾,兴趣盎然而又有秩序地活动,人人参与,又做到个个都有新的体验,有新的提高,让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

冯老师的《推理》课在导入部分时安排的“猜一猜”游戏比较巧妙,从学生漫无边际的猜想到老师给出提示进行推测,进而合理得出肯定的答案,在游戏的同时,学生不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还体验到了推理的过程。

关联词“不是......就是......”的运用,帮助学生确立了只有两种情况的推理结论,其律动游戏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

在新知探究环节,放手给孩子讨论,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学生开始自由发挥小组的智慧可不热闹,一会他们开始整理自己组的结果,他们争先恐后上台示范,老师只负责记录他们的结果,学生最终出现了三种办法,在方法的对比里找到最有效的办法,并从三种方法里提取推理的步骤,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导地位老师的引导角色,让孩子用他们更能理解的方式解决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练习题环节,进行一系列案件推理活动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冯老师的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以致用,逻辑推理。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度广,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其他年级组老师们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评课。王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教态大方,课堂组织有序,收放自如。冯老师引导的语言很精炼,学生表达都非常清晰完整,这肯定与冯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分不开。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列表法和连线法是探究问题的手段,不是最终的落脚点。建议可以让学生边表达边连线,并在列表时做标记,讲解清楚列表法的结构,就能避免出现乱序。

通过今天的学习交流,老师们打开了一个“游戏新视界”,游戏化教学可以是内容的游戏、也可以加入游戏思维、机制,也可以做游戏化活动,不仅实施于课内,还可以拓展到课外。小游戏,兴趣提升大武器,让我们一起共谱游戏化教学蓝图,为学生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吧!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