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用好语文新课标 开启课改新征程

2023/4/28 10:06:49  阅读:133 发布者: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了新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新认识和新要求。新课标体量大、站位高、设计新、亮点多,具体体现在:丰盈了语文课程性质的内涵,构建了语文核心素养框架,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以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形势。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

今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亮相,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此时最急切想知道的便是新课标坚守了什么,修改了什么,有哪些新要求,有哪些新亮点,新课标折射出了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策略和教学行为又要做哪些调适?这一切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01

一、新课标,定格在新课程深度改革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背景的坐标中

新课标的颁行,有它的历史条件与现实背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央做出了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对沿用了十年之久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课标的出台是建立在十年检验的基础之上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就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思考。2011年以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特点内容包括核心素养的解读,语文课程内容的建设,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语文课程评价方案的设计等,其中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课标2011年版”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表述的笼统、模糊,各学段目标的连贯性差,课程实施可操作性较弱,课程评价方案过于粗放等,因止谢”课标2011年版”进行审视、修订、完善成了势在必行。

02

二、新课标,体现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

适时颁行的新课标,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的坐标上是一个新的节点,让我们感受到语文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深入认知和探究,体会到了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解读新课标,不能仅停留在细枝末节的变化和语句的增删上,还应高度关注课文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表述,深刻把握新课标的基本定位、基本思路、主要特点和亮点,深入认识课标修订的针对性,从宏观上见深意。

新课程基本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新发展观引领语文课程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03

三、 新课标与课改同行,特点尽显

新课标是在继承和延续“课标2011年版”课程改革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修订的。纵观新课标,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体量大

从文本内容看,新课标除了新增加“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项目,还在“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与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补充、细化、完善。从文本的篇幅、字数看,新课标整个文本近4万字,“课标2011年版”仅2万余字,可见,新课标内容的深化、细化,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更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便。

(二) 站位高

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新课标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设计新

“课标2011年版”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 “实施建议”三部分组成;新课标则主要由“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 “课程实施”六部分组成,“前言”则变成了各科新课标的公有部分。新课标以核心素养支撑课程结构,以“学习任务群”建构语文课程内容,以此来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形势。

04

四、 新课标与时代脉动,亮点纷呈

新课标凝结多方智慧,体现时代特点,凸显创新精神,亮点多多。主要亮点包括:完善课程性质的内涵;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框架;提出“学习任务群”的主要任务,制订“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

(一)以新发展理念丰盈语文课程性质的内涵

语文课程性质左右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影响着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决定着语文教育的基本策略和教学方法。新课标坚守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不变,“双性统一”的表述没变,但对语文课程的功能、核心任务和教育目标有了新的内容。依托新发展理念丰富语文课程性质的内涵。

1. 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基本内涵之一: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旗帜鲜明地提出“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作用。

2. 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基本内涵之二:对“两性统一”的界说,聚焦于工具性与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内在机理。强调统一,不是结合;不是静态的统一,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的统一。二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和谐共生,交相互融;相伴而行,两相辉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共生共构。

3. 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基本内涵之三:明确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明确提出了 “三个基础”的新思路,充分肯定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操作性,更具时代性和生命力。

(二)以新课程理念构建语文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素养是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构想,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细化,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并在“课程目标”中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强调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新课标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支撑宏大的语文课程结构。

    从语文”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落实了 “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课程改革必然会引起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转变:语文教学目标从“指向三维目标”转向“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内容从“语文知识体系”转向“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语文教学方式从“反复记忆与强化训练”转向“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评价从“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导向”。如何使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构建核心素养语境下的新课堂,教学策略与途径的考量,将是今后的一个时期着力探讨的问题。

(三)以当代学习科学理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正式出现在了语文课程内容中,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文本用了一万余字进行表述,可见分量之重。尽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在课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新提法,但它蕴含丰富的当代学习科学理论的内涵,是对当下先进学习理论的积极回应。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体现课程价值的新定位,组织形式的新发展,任务内容和表达的新要求。

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重组了语文课程资源,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语文课程体系。六个“学习任务群”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同时各自又具有特定的育人功能,在形成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语文关键能力各有侧重。

新课标首次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标志着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发生了根本改变,为课程教学的深度变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让学习真实发生,建构新的语文学习生态系统。

 “学习任务群”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教学方式变革。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也不是学科知识点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课程内容,更主要的是指一种教学观念,它不仅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指导语文课程实施,还引导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标用大量的篇幅论述“学习任务群”,为语文学习设置了六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学段的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财了连贯性和适应性。每个任务群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整合了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源,既优化了课程内容,也更新了教学方式。“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黄厚江老师结合他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三个做法:一是把过去以文本解读、知识学习和分解训练为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文本解读、知识学习、听说读写等训练,都融合在一个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之中的教学模式。二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教学设计都要用情境创设、任务设置代替以文本学习和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文本研读、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和练习设计。三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一个具体明确而适宜的语言运用环境提出适当的学习任务,就要根据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转换为能进入课堂的具体的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本质上与“模块”相同。不要将“学习任务群”当作“任务群教学”。单篇教学的基础性不可动摇,群文阅读和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不能超越单篇教学这个主体。

05

五、新课标开启语文课程深度改革新征

我们要学好新课标,用好新课标,在学中用,用中学。新课标体量大、内容多,涉及面宽,凡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评价、考试、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都有重要表述,需认真学习、领会。

2022年秋季将全面实施新课标,人们的目光无疑会聚焦于新课标的变动之处,这无可非议,北师大教授温儒敏认为,学习不能只关注修订部分,更不要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增删上,而是要把新课标作为完整的文本来学。他还说,学习新课标不一定要在比对新旧文稿方面花精力,更应关注的是新课标的亮点所在。具体地说,要关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关注语文教育育人的方式方法,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业水平评价方法等育人功能。

作者:戴正兴 缪旭芳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27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