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片段教学反思
2023/4/28 9:48:58 阅读:109 发布者:
教学反思
——对片段教学《马嵬》的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反思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认识和检验的环节,只有对于自身的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行成长。转眼间,这学期我的片段教学实践也落下了帷幕。现今回忆起来,虽比上学期有些许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看过于漪老师的《学为人师》这一讲座后,我很赞同她谈及的做教师要有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现在,就用这两把尺子来评量我这次片段教学实践活动。
首先先量别人的长处,因为这次片段教学实践我和组内成员的互动比较多,所以我主要从组内成员中寻取长处。小组这次整体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大多都褪去了上学期课堂实践时的羞涩与胆怯,变得更加从容自若。她们的课前准备也很充分,会搜集很多资料来充实学生的知识量。比如张宇同学,她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功课,还观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课,将所讲内容研究的很是透彻,所以她上台讲课的表情与神态是很自然的,同时知识补充的也很充分,课文的思想感情也表述的极为深刻,值得学习。组内成员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很值得研究与学习。如田子怡同学的课堂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同时又加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将课文完全融入课堂,很是有趣。再如雒姝雯同学,我觉得她讲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很有共情性与善于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她不是按照老师一直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讲课逻辑进行授课,而是常用反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且不会因为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就否定学生,而是对不同的答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很有启发性。秋滢同学的片段教学也更具有研究性,听她讲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更具有条理性,她的讲课是娓娓道来的,并不急切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逐条进行分析理解,内容深入且很有探究性。张洁同学的教学内容和我很相像,但我觉得她的讲课更有特点,她所讲内容是古代爱情诗《蒹葭》,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她引导同学们对“重章叠句”这一手法的探究,她并非直接告诉同学们重章叠句这一手法的概念,而是用诗来引出这一手法,自然而然的道出了重章叠句手法具有音乐性和韵律性,并不生硬,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接着,再来量自己的不足。我这次的讲课内容是李商隐的《马嵬》,这是一首名篇,也是很具艺术特色的诗作。我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歌来讲解,一是因为河南卫视导演的《丽人行》节目与此相关,二是因为李商隐所作的《马嵬》中提及的思想感情与其他诗人的诗作大不相同,其他诗作大多表现的是对杨贵妃的指责,觉得是她扰乱了君心,但《马嵬》却不是这样认为的,李商隐认为“此日六军同驻,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是对唐玄宗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的批判,很具有探究性。这次的片段教学,虽然相比较上次已经有了一些进步,如教学目的比较明确,分清主次来讲评,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课堂开始之前播放了《丽人行》的小片段,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总得来说,这次教学还没达到我自己的满意程度。
其中存在最大的漏洞就是过于紧张,讲课逻辑性有些混乱,语言表达的不够准确。虽然平时也在当家教,但当面对全班同学时,还是会紧张,以至于开头导入环节有些混乱。我觉得在我这次的课堂中,学生可能无法较高的集中注意力,会被我的逻辑或者过于轻松的课堂氛围所影响。此外,讲课过程中,自己的口头禅太多,语言使用过于口语化,课堂的严谨性不够,口头禅会让同学们效仿,不利于规范化语言的传播。虽然课前已经做了准备,但确实不够充分,对课内知识的拓展性也不足。比如,我并没有对“马嵬”这一标志性的地点进行分析,而是一笔带过,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后期探究活动的展开。再如问题索引中,对诗文内容的探究性不够,“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没有对同学们不太熟悉的“虎旅”和“鸡人”进行讲解分析,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只看到了大方面的修辞手法,小方面的解析不够深入。还有讲到“莫愁”这一女子时,我仅仅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这一主人公,却没有告诉同学们卢家莫愁的故事,这时就可以引用南北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这首诗歌配合讲解,也没有引导同学们找出此处运用的是典故。最后,自己的不足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预习准备第三模块,探究李商隐的《马嵬》诗作和其他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作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是让同学们去探究《马嵬》的思想感情,但我却没有考虑到同学们接触到的诗作是有限的,对这一问题,我完全可以再找几首诗作,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对比,提高学习效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不足而后改之”这次片段教学实践,我再次学习到了他人独特的讲课方法与技巧,也反思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希望这两把尺子能一直伴着我的教学历程,慢慢学学,努力调整与改正,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又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作者:李媛媛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级汉语师1班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