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情境类作文与传统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有哪些明显的区别?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在作文题目的材料之外增加了“任务指令语”。要将任务情境类作文写好,就要顺利完成任务指令。
怎么顺利完成?
我们仔细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中考任务指令语,会发现这些语句其实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既然如此,不妨将任务情境类作文当作“问答题”,问什么答什么:用一篇作文回答任务指令提出的问题。
怎么做好“问答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作文案例。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南粤中学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他全身心投入学习,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请给南粤中学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试题的任务指令】
题目情境材料给出了三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各有优点。基于这个材料,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要考生进行选择。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更”,更带有比较的意味,因此要求考生在三人中进行权衡比较与选择。
将“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这句任务指令变成清晰的问题就是:
1.请问作为高三学生的你说说三位同学中哪位最合适?
2.为什么这位同学比另外两位同学合适?
此外还有关于这篇作文表达方式的具体要求:给南粤中学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收信对象不是个人,而是组织:高三学生会。写信的目的是:“推荐其中一位同学”。
把两个任务指令合起来,就形成了这篇作文要回答的综合问题:
1.作为高三学生的你怎样向学生会推荐最合适的那位人选?
2.对学生会说说,为什么这位同学比另外两位同学合适?
如果这篇作文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就算作圆满完成写作任务。
【病例诊断】
向左滑动查看
More
诊断:
这篇作文是属于典型的脱离任务指令作文。考生显然是将这个作文题当作话题作文来拓展。从整篇文章,或是任何一段,我们都无法看到文字内容与前文所说的两个任务指令问题形成“问答”关系。
升格修改方案:
1、任务指令很明确地要求“哪位同学更适合”,因此首先要落实到就事论事上,也就是先表明态度,论证清楚谁更适合。
2、更深层次的任务指令是:“更”,这个字要求不能进行单方面论证,而要在三位同学中权衡比较与选择。
3、对学生会这一学生组织谈这个问题,而不是对某个人进行私人交流,因此切入角度,寻找的理由应当符合学校工作和学生群体的发展需要。
【成功实现“问答”的佳作分析】
佳作展示
以下来看看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01
首先,正式展开论证的过程中,一直将“回答任务指令的问题”贯穿始终:文佳为什么能作为最适合发言的人选。
这篇文章开篇就直接列出另两位人选的情况,结合作者高三生的身份“回顾三年学习生活经历”,以“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时事才能更好面向未来”为选择标准进行了明确权衡比较,开门见山地回答了“谁更适合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
第二段,作者先阐述理由一“社会意识与责任感在通往未来的旅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然后回扣材料,概述文佳的具体情况,指出她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行为的本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再引用海明威和马克思著作中的经典语句, 论证人的社会属性,并结合社会现实:发展潮流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传统书斋式教育模式的弊病。采用引证和事实论证,有理有据,充分证明文佳作为发言人身份的恰当性。
02
03
拥有责任感,还要拥有将这份责任感与参与感落实到实践中的能力和行为,所以第三段紧承上文,提出第二个推荐理由:关注时事,留心生活。然后紧扣材料,提出文佳的提案正是她留心观察积极实践品质的生动演绎。接下来引用尼采的话佐证人应该为人类的未来努力,再引马云、香奈儿的例子论证留心观察的重要价值,最后引用丹柯的话强调踏实行动才能创造美好未来的观点。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论证比较充足。
第四段,针对文佳情况,推断她擅长演讲。本段虽然简短,但能结合材料,突出对象身份。文章结尾再重申自己的选择。
04
全文始终站在回答问题的立场上,通过对文佳自身优势的分析,拓展联系类似的人和事,都没有离开问题的原点。而且阐述理由的时候始终着眼于学生群体的成长,学校的需要,这个交流角度正好回应了“学生会”这一读者对象。
转自:“余航老师谈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