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画出简洁的蓝图——怎样在一篇作文中合理分布多个概念

2023/4/28 8:56:20  阅读:115 发布者:

传统的作文题,往往至多涉及到两个概念,而且是对立统一关系的概念。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规则,自由”等。但2022年高考的作文题展现出一个新的共同点: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处理多个概念。

面对三个以上的概念,而且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该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联系?又该怎样依据这些概念间的关系设计一篇作文的蓝图呢?

现以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为例作一个分析。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试题分析对这道作文题的分析如下:

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试题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使命,不负韶华,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以榜样力量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试题通过展示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青年紧跟党走,早立志、立大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新高考2卷作文题介绍了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事业规划,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

这两段话对我们未来备考新高考全国卷2的作文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  写作材料筛选方向是:青年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综观2020年以来的新高考全国卷2,我们会看到这样一条主线,引导作为时代新青年

的考生关注现实,关注身边,建立自我与时代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如202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围绕着一个地名展开作文。再如2021年高考作文,提供了写成“人”字的三幅描红图,要求围绕漫画所蕴含的为人处世道理展开作文。联系到2022年这道作文题,仍然是围绕着青年学生怎样与时代形成“和谐共振”展开,可为主线清晰,一脉相承。因此,在未来的备考中要从:(1)青年的奋斗;(2)不同时代青年楷模的成就;(3)青年如何推动时代进步,三个角度积累有深度的素材。例如,可以紧贴时政热点,搜集谷爱凌,苏炳添等奥运会,冬奥会优秀青年运动的事迹,挖掘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风貌。

2、  作文立意的切入角度是:大格局观。立足当下,回顾过去,放眼世界的未来。

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2的作文题目材料,从100年的时间跨度切入,站位很高。其实已经暗含着要求考生能以回顾者的视角联系历史,从历史长河发展的线索中梳理出不同时代优秀青年的共同特质。接着第二段材料,从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学家三个角度共同强调了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继承过往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这里已经包含着两个在写作中需要重点突出的概念:创新,展望。如果把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再结合这段话谈的内容,就形成了:“时代青年在继承过往的基础上,用创新谱写美好的未来”。事实上,这句话就形成了这篇作文题目最直接扣题的论点。依据背景材料下方的任务指令,我们还需要处理一个关键词:“选择”。何谓选择?其实就是:在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的背景下,青年们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立足于过往的正确经验,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做出正确的抉择,拥抱新世界。

【考场优秀作文】

巉岩何足俱

李白在《蜀道难》中说:“畏途巉岩不可攀”。有人畏于悬崖峭壁而摇头退缩,也有人选择:于天堑中看到攀援之途,并决然而上,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而谱写未来的新篇章。

如若说100年前“一穷二白”的中国,贫困,

落后是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那么,身为那个时代的青年,便绝不能有畏难心理,而应找寻或创造由天堑走向坦途的桥梁。

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中盛赞“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是100年前,热血青年的选择。

而今,同样处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我们,也应以此为志,勇攀巉岩。

但放眼望之,改革发展之路确遭遇了瓶颈期,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展的阵痛刺激着每个人的肌肤和骨骼。国际上,霸权主义抬头,疫情冲击,这代青年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此,在面对种种问题时,我们应毅然选择成为那勇于创新的先行者。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说:“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旁观者,是搅局现状的人。”当大多数人“畏途巉岩不可攀”时,寻求突破与创新的正是这些“搅扰现状”的人,康有为公车上书,吹响变革的号角;北京学生挥起五四大旗,革新思想传遍中国,早在春秋战国,就有“知其不可而为”的孔孟心忧天下;传承而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正气表白。在欧洲,有伏尔泰为卡拉冤案奔波劳碌,有左拉为德雷福斯岸愤怒的控诉……

面对体制与社会的悬崖峭壁,这些富有智慧的勇者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勇敢地呼号控诉,最终以平坦的通途粉碎峭壁的阻挡,为世人送去崭新的阳光。

正如萨特所言:“是知识分子,就应当为一切未能挽回的事实负责。”当今我们这些时代青年也应有这样心怀天下,破旧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心怀信念,只有相信每座悬崖必有破除它,征服它的栈道,才能真正找到破除困难的方法。倘若心存犹疑,便遑论拯救。其次应勇于发现问题,积极寻求创新之道。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寻求正义不是静坐在那里,静观两个枰盘上下晃动。”行动才是谱写未来的必由之路。再者,要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唯有人格独立,才能不被外物蒙蔽,迷失了追寻的方向,这是我们作为时代的一分子,未来时代的中流砥柱所应该做的。

面对时代发展的悬崖峭壁,我们当怀有找寻桥梁,破除百难的决心和眼界,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善良的人或许会迷惘,但终将找到一条坦途。我们也应怀有如此的希望,勇敢前行,破旧立新,将天堑化为铺满光明的通途。

【优卷解析】

这篇作文的主要亮点是:对题目的背景材料理解准确,并切合任务指令中规定的三个词语:“选择,创造,未来”,圆转自足;从整体结构上看,这篇作文的论证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将任务指令的三个概念间的联系作为拓展全文的主轴。从“选择”入手,提出时代青年应该迎难而上。接着谈“创造”,先回应材料,由100年的历史发展看未来如何实现创新。这样就把第三个词:“未来”联系进来。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胸怀,克服当下的困难实现创造。

在具体写作技巧上,这篇作文也很有讲究。开篇破题巧妙,中心明确。从李白的《蜀道难》的名句入笔。将“巉岩”作为一个集中的意象,解读为社会发展中困难和瓶颈,然后步步展开。开头的亮点就奠定了这篇文章成为佳作的基础。此外,全文事例恰切、丰富、全面;而且所选择的事例能够展现充分的时代感,具有现实针对性。这与任务指令的中心词:“创造,未来”高度切合。

转自:“余航老师谈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