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颜之乐
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
孔颜之乐构成了中国读书人一种特别可贵的精神,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这种精神就是安贫乐道,是一种崇高的追求。
另外有一个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
儒家觉得一个人所需的物质只要能维持生命存在就够了,再多就是多馀的。用竹筒装一碗饭能饱肚子,何必要用金碗盛一碗肉吃呢?一瓢清水能解渴,何必要用紫砂壶泡龙井呢?几间陋室能避风雨,为何要把房子装修得金碧辉煌呢?这就是儒家对知识分子的要求,维持生命需要多少,我们就拿多少,除此之外就是多馀。生命所需是“天理”,过此限度是“人欲”。
颜之乐在于贫而乐道,孔之乐又进一步,贫富都乐道,孔之乐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孔颜之乐贵在乐道,和贫富无关。
孔颜之乐在乐道,
孔颜之乐在悟道,
孔颜之乐在行道,
孔颜之乐在布道。
二、 豪濮间想
“濠濮间想”一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在《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这样的记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濠”、“濮”来自于《庄子·秋水》中两则故事,本是两条河流的名字。一则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撇开二人论辩的内容,其中充满对鱼乐境界的向往。庄子曰:“我知之濠上”,他于濠上知道了什么?他悟出了性灵的自由比任何功名富贵都重要得多。
另一则故事写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使者来请他去做官。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杆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里,庄子通过巧妙的问答,表达自己的人生旨趣,不在庙堂,而在山林。曳尾于涂,方有无上快乐。
这两则故事的内容,被《世说新语》糅合为“濠濮间想”,它是一种山林之想、自由之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亲和无间的情怀。
“濠濮间想”,乃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境界,中国艺术家的一种重要情怀。中国艺术强调,和谐的根本在于人对自然的回归,在与自然的亲和中感受无上乐趣。中国艺术家认为,人和自然原本为一体,人就是这生机勃郁的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人没有必要将自己从自然中抽离开去,而扮演自然的观望者、控制者的角色。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在历史上,天人合一历史悠久,但其作为重要思想节点出现是汉代董仲舒结合阴阳五行思想提出的“天人感应”之说。
拓展: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如出现日食)、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
一是君臣错位,
二是天灾造成灾难,
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四、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
冯友兰是中国杰出的哲学家,人生四境界说是其人生哲学体系的核心。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成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表现了因“觉解”程度的不同而逐渐递进的关系。
第一,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顺习的。所谓顺才,其意义即是普通所谓率性。所谓顺习,即顺应个人习惯或社会习俗。
第二,功利境界
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所谓“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
第三,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义利是相反相成的。求自己的利的行为,是为利的行为求社会的利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为。
第四,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这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
五、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cynicism),亦译“昔尼克主义”。西方古代哲学、伦理学学说。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其所以称为“犬儒”,一是由于其创始人是在雅典一个名叫“快犬”的运动场讲学;二是由于其信徒生活艰难,在大街上讲学时衣食简陋,随遇而安,形同乞丐, 被人讥为犬。
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为雅典的安提斯泰尼。他认为“美德是自足的”,“无欲是神圣的”;外在的物质利益,如财富、名誉、快乐及传统的文化、道德规范是违反人的自然,压制人的本性的东西,道德自由在于顺从自然;摈弃名誉、财富,藐视社会传统,克服欲望才是美德;并以过艰苦生活、锻炼抵制诱惑的精神能力为善。
拓展:现代犬儒主义
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犬儒主义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六、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1949年由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等。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防范墨菲定律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必须从行为、技术、机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入手,而对其在思想心理上的重视无疑要放到首位。
防微杜渐,小的隐患若不消除,就有可能扩大增长,其造成事故的几率也会慢慢增加。这对于巨大、复杂的技术系统来说尤为可怕。看淡压力,持平常心。因面临压力太大而心态失常,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守正安分,不图侥幸。
转自:“余航老师谈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