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60的作文,得分在48分,属于中等水平正常分数。但原本预期能得到这个正常分数的作文为什么爆了一个冷门,只得到38分?10分之差,导致了巨大的风险。
不求一飞冲天超常发挥,但要确保正常发挥保持平稳状态。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重要问题:考场作文如何规避重大风险?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握手以表友好在中国文化中颇有渊源。
甲骨文“友”
金文“友”
甲骨文“友”( )和金文“友”()都是由两个“又”字构成,形同两只手伸向一处,也有人认为状似两只右手紧握,但均意指协调、配合。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有云:“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据此衍生出成语“握手言和”,现多用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握手礼在西方亦由来已久。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宝座上就刻有握手图案,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出现了握手的情节。由于握手会占用原本持有武器的右手,因此被视为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19 世纪中期以来,握手成为常见的问候方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背景材料有两段话
第一段,立足于中国文化层面谈“握手以表友好”。
第二段,着眼于西方文化层面谈“握手礼”。
任务指令需要注意两个要点。
第一是“我们”:
我们是身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浪潮中的青年人,从当代青年的角度看待古今中外关于“握手”背后的内涵。这就自然涉及到了任务指令的第二个要点。
第二是“启示”:
所谓启示就是如何理解“握手言和”。“握手以表友好”“握手礼”“常见的问候方式”不仅仅是“握手”这一动作,而是握手传递的深刻意味:“协调配合”“握手极欢”“握手言和”“消释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等。
将两个任务指令要点结合,站在时代的节点上的中国当代青年该怎么做,在写作应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思考如何传承与弘扬“握手”中蕴含的“交友言和”“和而不同”“和睦共处”等人文精神。
至此,我们应当非常明确地认识到,这篇作文要达到扣题(扣紧材料内涵)就必须将“握手”这一形象信息做明确的转换,例如变为:“和睦,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作文案例展示:38分的作文】
一伸手,一回握
一伸手,一回握。在感受着他人之手带来紧实感的同时,也流淌着手心传递着的温柔。不再有兵我戎的交峰,只有回握你伸出的手,这才是生本来的样貌。手握住和平,友爱共建人类文明。
如果说,交锋互攻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源动力。那么,世界大战即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民心所向。纵使试问战胜方的广大民众,他们所希望的会是这种狼狈不堪的胜利吗?中非、中美、中日,当各国领导人握手交和之时,又有几个人是持反对意见?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当今所指,是俄乌、伊朗等地无尽的炮火,交戎得来经济却失去千年来人们之间的和礼,这真的值得吗?
生命本就是友生的。最近,随短祝着许多网友发布自己与宠物的亲密互动,我们不难看到在夫人伸手之时,猫狗鼠们却会将小手才能地拍在主人手学上。手握即为友好友好即为所向,这是生命本就懂得的道理。细膜胞以膜融来生长,人们以握手来传递温暖,一友两是生命最初始的协调配合,是一起上下抖动的默契。
如果世界不再有握手,那么一定是炮火纷飞。隔阂之后,我们不会再因握手而和好;喜悦之时,我们不会再因握手而共鸣;对战之时,我们不会再应握手,而相互鼓励。甚者,我们会永远占用用来握手的右手,持着武器......没有了握手,相互微笑也会变得乏力而空洞。就比如在那个无法握手的互联网中,评论下面就比现实中充斥着更多误解与针锋相对。
那要怎么做才能握紧对面的手?
中国早已向我们证明了一切,一群风烟之时,中国已做好了最快的防护,并向许多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不知救助是我们向他们伸出的手接受感激,赞扬,即使他们最有力的回握。中国,在不断地外交中文化交融中,深深地传达着我们队友好最初的向往。
推己及人,若要握手,必承友好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待人则是握手的表现;在网络交际中,以温柔、合理、智慧的话,交流也是伸手回握的体现;在当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中,心有中国梦,面向国际,友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是对这时代最好的回握。
一友两又,左右之间,是对待彼此的信任。释放尊重和善意,能让有字更加长久,两只“又”手也永远不分开。
【病例诊断】
初看这篇考场作文,能围绕材料的“握手”展开,能涉及到握手意味着言和,意味着友好,结构完整,行文还算顺畅,应当能得到48分左右的中档成绩,但为什么最终只能得到38?
当我们从具有特殊评价情景和特殊写作样式的“考场作文”角度来细致分析这篇作文,上面的谜题或许就有答案了。
考场作文讲求极短的时间内区分作文高低,由此可知开头段非常重要。
这篇作文的开头犯了两个错误:
01
对作文试题材料的引述不够明确,导致给评卷老师传递了一个信息:考生没有充分立足材料展开写作。
02
在开头第一段的末尾没有明确提出论点中心词,也就是没有将“握手”转化为“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抽象词语,导致论点不明确。
这两个失误使这篇作文在第一时间就被划入偏题的边缘。
我们来比较一下一篇48分卷的开头段:
“人人之间,握手言和,以示友好。国国之间,外长握手,以示尊重。握手之礼自古至今,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中,握手礼随时间长河流动。人们施放善意,选择伸出言和之手,释放尊重善意,摈弃矛盾纷争。”
上面开头段虽然没有体现明确的亮点,但做到了开头段的两个基本要求:忠实引述材料关键信息;将明确的论点中心词呈现在语段末尾。
接着回到前面这篇作文,从各个语段的开头句(分论点句)来观察本文的扣题程度。
1
先看第二段,在第一段没有出现明确论点时,评卷老师必然会在第二段寻找论点。可惜这段仍然没有明确论点呈现,相反,出现了话题的转移:“如果说,交锋互攻时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源动力,那么,世界大战即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民心所向。”这里已经脱离了材料规定的内涵“和”,转而谈“战争推动世界发展”的问题。
按常规操作第二段应当顺着第一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挖掘,而这篇作文却另起炉灶,转而讨论其他问题,导致偏离材料内涵。
2
再看本文第三段开头:“生命本就是友生的”,这句话强调友好才能孕育生命,才能维持生命。
但这里的关键词是:“生命”和“友”,回望材料的关键词:“握手言和”,已经相去甚远。唯一能联系的是“握手言和”的影响:表示友好。但这是一种效果的延申而非问题的源头。
3
接着两段的分论点句分别为:“如果世界不再有握手”,“那么怎样做才能握紧对面的手”。
虽然呼应了材料的表层信息“握手”但没有将“握手”的深层内涵提炼出来,在分论点中并没有看到“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深刻意味的词。
4
最后的总结语段的开头句:“于自及人,若要握手,必承友好之心”。
这句话虽然有“握手”这个材料关键词,但没有将材料的内涵“和”体现在句子中,如果要内涵融入句中,应建立一个逻辑关系:“握手意味着和,和谐共处才会产生友谊”。
扣题程度不够,自然容易被划入偏题的行列之中。
【升格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应当中两个方面入手调整,方可规避重大风险。
01
开头段讲求“稳妥入题,规范操作”:
先忠实引述材料要点,然后直接体现论点,论点句要包含由材料提炼出来的抽象中心词。接着在第二段开头,顺着第一段末尾提出的论点句拓展认识。
02
正式动笔前要做好全局构思,确保每一个分论点层次的分论点中心词能明确联系材料深层次内涵。
如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内涵就是“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分论点中心词就要明确体现对这些词的思考、讨论和拓展。确保每一个分论点中心词能明确对准材料内涵和总论点中心词。
请看这篇48分卷的分论点句:
1、“和谐是促进人际交往,社会安定的不二法门”;
2、“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以和为贵’的法宝应当应用于当下。”;
3、“但是,‘握手言和’绝不意味着妥协退让。”;
4、“所谓‘以和为贵’是使各方在和谐状态下共同发展”。
这四个分论点句虽然深刻性辩证性还有待提升,但至少确保了分论点中心词具有抽象性,且紧密围绕材料内涵。
转自:“余航老师谈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