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高中语文学科联系校辐射作用,扎实推进学科教学均衡发展,加强区域间教师沟通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月3日,应青岛莱西市教体局教研室邀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省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面向青岛市开展线上“送教助研”活动,活动主会场设在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省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黄玉兵、青岛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杨富华、莱西市教体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魏永林及青岛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由青岛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杨富华主持。杨老师交代了召开此次教学研讨会的目的,介绍了会议议程,对与会教师提出了珍惜机会、认真观课、积极研讨的要求和希望。
会议第一阶段,观摩许冰、林霞、袁春丽、刘红、刘长亮五位教师执教的课例。
莱西市实验学校许冰老师执教的是作文教学课例《议论要有针对性》。许老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议论缺乏针对性”的典型问题,继而重温经典,梳理方法,结合《劝学》《师说》《拿来主义》三篇文本,分析其议论的针对性。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总结出:议论要针对现实,具有现实意义;要针对论点,论证要严密;要针对读者,增强说服力。然后学以致用,进行升格训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分享“实战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许老师根据高考作文要求精心设计了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精准指导作用。
莱西市实验学校林霞老师执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4—7章,进行研读教学。针对学术著作阅读有难度的问题,林老师以“理清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四个核心概念理解各章内容和观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内容体系和逻辑结构,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用文本中的观点来解释现实社会及文学作品中的现象,体现了学习《乡土中国》的现实意义。最后把《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新知与已知进行碰撞,让思维绽放出绚丽火花。
青岛一中袁春丽老师执教了群文阅读《古代优秀散文鉴赏》。袁老师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两篇优秀抒情散文整合在一起,以“品文化内涵”“赏艺术特征”“探形神合一创作观”“悟散文精髓”四个任务贯穿始终,这四个任务环环相扣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品读鉴赏、交流表达中逐步加深对这两篇经典文本以及其他古代优秀散文作品的理解。整堂课学生是学习主体,通过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城阳二中刘红老师执教《氓》。刘老师首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循文识人、入境析情、思辨理解、整合拓展、探究当代价值等几个环节来品读鉴赏诗歌。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反复诵读,例如在入境析情环节当中,对文本进行了细读,通过以“矣”传情、称谓传情这两个环节的品读,让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第五个课例是济宁市育才中学刘长亮老师执教的经典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这堂课中,刘老师用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文本学习。整堂课由写推荐语,梳理脉络,设计剧本表演场景、道具、动作、演员和“林冲,我想对你说”等四个任务组成,这四个环节抓住了章回体小说的特征,从情节、人物入手,学生能够在设计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阶段,莱西市教体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魏永林老师做了题为“以考定教——情境式教学案例探究”的专题讲座。
魏老师从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了当下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故而从“为什么要进行情境教学”“如何设立教学情境”“课堂中,情境设置的原则有哪些”“情境式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四个方面对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讲解。其中既有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中的情境教学要求的分析,又有对诸如大情境、小情境、真情境、假情境等概念的精准辨析,还有对情境设置原则等理念的梳理。讲座结合大量一线教学案例,理论结合实践,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三阶段,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黄玉兵老师对课例和讲座逐一进行精心点评。
黄老师充分肯定了五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认为这些课例展现了老师们优秀的教学素质,能够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黄老师也给各位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与提升教学的建议,希望老师们能不断深入研究课标,精心设计和打磨课堂教学环节,锤炼教学语言,与当地文化生活相联系,充分挖掘地方语文教学资源,体现出语文学科践行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
黄老师对魏永林老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魏老师关于情境化教学的讲座切中了我们当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将前沿理论与一线教学案例相结合,是一场可学可用、可创造且接地气的教学方法指导讲座。
黄老师就情境的设置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情境设置离不开文本。任何情境设置都要基于我们执教的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情境就是语境。二、情境设置离不开学情。脱离了学情,情境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为了虚假情境。三、情境设置离不开资源。师生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也是一种学习场景,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结合当地学校、社会、家庭的文化资源来整合。四、情境设置离不开任务。在情境教学中,要通过关键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融入营造的教学情境中来,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益。
黄老师还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树立三种意识:首先是主旨意识。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确立一个主旨,就是我们要教什么,这是方向。第二,主体意识。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教给谁的,教学首先是教会学生来学习,整堂课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第三,主线意识。无论课堂设计了多少环节,多少任务,目标要聚焦,主线应清晰。
会议最后,莱西市教体局魏永林老师做了总结发言。
魏老师对省教科院黄老师和青岛市教科院杨老师对莱西市语文学科教研工作的辛苦付出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乘着“送教助研”的东风,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追求的教学研讨。希望与会教师能借助本次活动的教学课例,深入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本地区教学教研水平的提升。
转自:“教研园”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