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探析
2023/4/27 17:24:15 阅读:194 发布者:
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探析
【摘要】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高中语文教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行立德树人理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本文针对“立德树人”在教学中的融合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在积极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确立。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土壤。营造一个高质量的语文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健康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积极探索德育新路径,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及质量的情况下,实现德育与语文的有机融合,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一、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
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凝结着作者的情感精华。“文以载道”,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秀人物的素材,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延伸名人故事背景,选取恰当时间,适宜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受到教育。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的《红烛》,通过教材内容,以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感召学生,使学生萌生历史责任感,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每次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抓住“激趣导入”这一环节,恰当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在文本的品读感悟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借助朗诵和表演,通过生动的诵读,把文中内在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采用诵读的形式更真切的感受作者寄寓在语言文字里的思想情感。
二、借作文之媒传德育之魂
写作是学生情感的输出。我手写我心,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流露真情实感,教师要见微知著,善作挖掘,捕捉教育契机,进行德育渗透。
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
抓好写作后的作文批改,在批改中“纸上谈心”。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热心和诚心,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哪怕作文中只有一个闪光点,教师也不要吝惜赞扬,一句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在下次写作中更加充满热情和信心。
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三、寓德育之教于活动之乐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语文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如“新闻发布会”、“好书推介会”、“辩论会”、“影视欣赏活动”、“戏剧表演赛”等。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舞台,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让网络阅读助德育之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积累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路径。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向传统阅读提出了新挑战,语文教师要结合网络和时代的特点,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网络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网络,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比如中国文明网、中国励志教育网、中华励志网。网络阅读和传统书籍各有所长,教师除了方法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选择,使学生从阅读中收获双赢。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守了教育的本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成长。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播同步进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德育教育是一条复杂漫长的道路,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参考文献】
[1]刘莞芸.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思想[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教育与教师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2.
[2]张文丽,李艳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13):132.
[3]杨婷婷.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施与优化[D].重庆三峡学院,2019.
转自:“梁雪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