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王崧舟:《天籁》课堂教学实录

2023/4/27 15:34:28  阅读:169 发布者:

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呼):老师好!

师:请坐!先请大家拿起课文纸,跟着老师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跟一句。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按着自己的节奏去读。好,开始!

(生读,师巡视)

师:好,停!同桌之间读完的举手。很好!手放下。觉得自己读得特别棒的举手!很好!把手放下。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庄子的《天籁》?好极了!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个孩子是第一个举手的。(递上话筒)好,你来读!其他同学听好了,看他能不能把庄子的《天籁》完完整整地、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好,准备 ; ;

(一生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字字响亮,句句饱满,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庄子的《天籁》。我读课题,你们读课文,准备 ; ;5课《天籁》!预备,起 ; ;

(生齐读课文)

师:好!庄子的《天籁》,满篇的之乎者也!到底在写什么呢?来,请大家拿出作业纸。思考并完成课堂练习的第1大题。

(生做习题,师巡视)

师:好的,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好,来,这位孩子。你请说!

生:先写地籁,再写人籁,后写天籁。(师随机板书:地籁、人籁、天籁)

师:请坐!同意的孩子举手。好!真好!请同学们一起看黑板。现在我们知道了,在庄子的世界当中,天地之间有这样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叫 ; ;(生齐答:地籁),第二种是 ; ;(生齐答:人籁),第三种是 ; ;(生齐答:天籁)是的,三种声音。而这三种声音,庄子先写的是 ; ;(生齐答:地籁),接着写的是(生齐答:人籁),最后写的是(生齐答:天籁)。你们很聪明!你们不仅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真好!那么天地之间的这三种声音,你们有没有发现,庄子并没有平均在写,有一种声音他写得特别具体,特别详细,而且特别生动。找一找,哪种声音?找到的孩子举手。

师:好,这位孩子。你说,是哪种声音?

生:他最主要的是描写地籁。

师:嗯,好的!把写地籁的那段文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没错!就是这段文字,写得特别具体,特别详细,而且特别生动。它写的是哪种声音?(生齐答:地籁)写下来,请在旁边写上地籁。

师:好,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写地籁的这段文字。看一看,地籁要发声需要靠什么?准备!子綦曰 ; ;

(生齐接,读完这段话。)

师:是的。地籁会自己发声吗?地籁发声得靠什么?好,这位孩子,你请!

生:得靠风。

师:没错!(板书:风)地籁发声得靠风。所以,作者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这就是地籁发生的条件。但是,地籁要发声,光靠风是不够的。看一看,找一找,地籁发声还得靠什么?好,这位孩子,你请!

1:还得靠树木,大树。

师:靠树木,是吗?准确地说,是靠树木当中的什么?准确地说 ; ;你该知道,你说!生2:树木上的那些孔窍。

师:孔窍,是的。关于孔窍,这段文字当中有不同的词来描述。比如说万窍,比如说窍穴,比如说众窍。来,孩子们,把这三个词圈出来!(生圈词。师板书:众窍)

师:来,我们一起看 ; ;原来,地籁是不能自己发声的。它发声,第一需要谁?(生齐答:风)第二需要谁?(生齐答:众窍)所以,如果没有风就不会有 ; ;(生齐答:地籁),所以,如果没有众窍也不会有 ; ;(生齐答:地籁)。孩子们,找一找,就在写地籁的这段文字中,有专门写众窍的一句话,写得特别具体,特别详细,特别生动。找找看。好,谁来说?好,这位孩子,你来!生: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很好!把这句话划下来。在旁边注上众窍或者窍穴。好的,大家一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这句写众窍的话!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 ; ;

生:(接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发现了没有?这一句写窍穴的话,很特别!谁发现了它特别的地方?好,这位孩子,请你来说!

1:我觉得应该是每个词都有似这个字。

师:哦!他发现,每个词中都出现了一个相同的字儿,它在这儿读 ; ;

1

师:似就是 ; ;

1:像。

师:好,没错!你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似?

1:有八个似。

师:好,有八个似,这是第一处特别。谁还发现了不同之处?哦,你发现了什么?生2:前面除了似洼者,似污者,然后所有的除了似,就都只有一个字的,用一个字来表示它。

师:好,其实说白了,就是 ; ;不是一个字的,就是两个字的。对!所有写众窍的词都显得特别的短。好,再看,谁还发现了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好,这位男孩子,请!

3:这些,都是比喻成物体的。

师:哦。都是比喻成物体,你怎么看出来的,都是比喻?

3:因为它开头都有似这个词的。

师:这就是比喻,是吗?好!谁还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好,这位女生,请!

4:它的后面还有激者,謞者,叱者都没写,前面都写似的,后面其他几个都没有„„在上面„„其他几个都没有似。

师:你想说什么,孩子,我没听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 ; ;

4:后面的都没有 ; ;

师:是啊,后面还没有出来啊。因为后面的都是写众窍的。孩子,你想说什么?

4:就是,它后面两个,只有后面两个写似洼者,似污者,其他的都是一个字的。

师:哦对,刚才那个孩子已经发现了。不是一个字就是两个字的。是吧?好。哦,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

5:我发现前面每个词语都是用逗号隔开,但是最后一个是用分号。

师:哦,好,没错。因为已经断句了。孩子们,你们看到这些词语排在一起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到一种曾经学过的句子,叫什么来着?

6:排比句。

师:大声地说 ; ;

6:排比句!

师:肯定地说 ; ;

生:排比句!!

师:排比句。是啊!就是排比。排了多少个句子啊?

生(齐答):八个

师:见过这么长的排比吗?

生(齐答):没有

师:好。再来读一读,读出排比的味道和节奏来。放开声音,读 ; ;

(生自由读此句。)

师:好的,好的。读得特别带劲!来,谁愿意一个人来试着读一读长长的排比?谁来试试?好,这位女生,请!

1:(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孩子,排比啊,排比。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你是在读排比?好,你来试试。

2:(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有一点味道了。这个味道是让我们听到他读八个词不一样,他有变化,有起落,是吗?好,找到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来,你来试试,请!

3:(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多不多?多不?非常多,是吗?怎么读能让人感觉一种太多了,多到目不暇接的程度。谁来读?你来读。

4:(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多起来了,多起来了!谁能读得比他更多?更加让人目不暇接,看都来不及?来,你来试试。

5:(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师:我看得很清楚。他的读没有那种多的感觉。来,你来试试。

6:(读)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感觉一小的孩子一个个都读成慢性子了。来,听老师读,我再不出手是不行了。大家听好了,把课文纸拿起来。那么多的窍穴,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目暇

接,它千变万化,它丰富多彩,你们看 ; ;(读)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会吧?会吧?再试试。再试!

(生自由读此句。)

师:对,这样读才有味道!谁来试试?

7:(读)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这才叫学习!学习意味着改变,学习意味着进步。谁再来试试?好,你来!

8:(读)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一口气上不来了好像。再请个女生,好,你来试试!

9:(读)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好吗?拿起课文纸,这就是庄子笔下的众窍、窍穴、万窍,它千变万化,它千奇百怪,它就出现在你的眼前。看,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 ; ;

生(齐接):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这是要合唱吗?重来,重来!准备!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 ; ;

生(齐接):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师:好极了!那么多的窍穴,当大块噫气的时候,当万窍怒呺的时候,于是,你的耳边自然地就会响起各种各样的地籁。一起读 ; ;

生(齐读):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师:这两句惊人的相似。谁发现了?恍然大悟,说!

1:它们每个词语也有一个字相同。

师:那个字就是 ; ;

1:者字。

师:者。只有八个者。惊人的相似!还有 ; ;说!

2:除了最后一个标点不是逗号,其他都是逗号。

师:都是逗号,好的。再看,惊人的相似。你来!

3:它们都是形容词,都是差不多的一两个字。

师:不是一个就是两个,是吗?好!后面全都才一个字,除了者。好,还有惊人的相似。

4:它们虽然没有似这个词,但它们都是比喻句。

师:那么多的比喻,排在一块儿,你分明又感到了那是 ; ;

5:排比句。

师:是啊,排比句。排比去排比来,自己试着读一读,把它排比的味道读出来。(生自由读。)

师:这回我不出手,看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的,这位女生,你先来试试,请!

1:(读)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师:有点味道,就是过于温柔了,过于温柔。谁再来试试,请一位男生。好,这位男生,你请!

2:(读)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师:不错!喘气声稍稍大了一点儿。谁再来试一试?好,请!

3:(读)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yáo者,哦,不是

; ;咬者。

师:哈哈,差一点就完美了!就差一口气!谁再来试试,你来!

4:(读)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师:真好!读到倒数第二个词的时候,突然之间,戛然而止。这叫刹车!明白吗?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孩子们,庄子笔下的地籁是这样的,你们看,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于是,你的耳边等大风吹起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来,起 ; ;

生(齐接):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师:有点儿乱,有点儿乱!再来!一开始可以轻点,慢一点,感觉那风越来越大,地籁之声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准备!风,吹来了!吹来了 ; ;

生(齐接):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师:这下就可以了。这就是地籁在发声。地籁发声要靠谁?(生齐答:风、众窍)要靠风,要靠众窍,所以风大的时候,地籁就 ; ;(生齐答:大),风小的时候,地籁就 ; ;(生齐答:小),风没有了,地籁就 ; ;(生齐答:没有),但是,不管怎么样,地籁的声音确实是丰富多彩、千调百音的。那么,到底是些什么声音呢?孩子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课堂作业的第2大题。这都是一些怎样的声音?

(生做习题,师巡视,边为部分同学端正坐姿。)

师:好,完成的孩子举手。真好!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地籁发出的声音究竟是一些什么声音。好,你来说 ; ;

1:激者是像湍急的流水声,謞者像迅疾的箭镞声,叱者像大声的呵斥声,吸者像细细的呼吸声。

师:好,非常好。同意的举手!好,第二列谁来?好,请!

2:叫者像放声叫喊,譹者像嚎啕大哭,宎者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咬者像鸟儿鸣叫叽喳。

师:是的。同意的举手!很好。现在,我读原文原词,你们读它们所表示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所谓地籁,它们发出了哪些声音?激者就是像 ; ;

生(齐接):湍急的流水声。

师:謞者就是像 ; ;

生(齐接):迅疾的箭镞声。

师:叱者就是像 ; ;

生(齐接):大声的呵斥声。

师:吸者就是像 ; ;

生(齐接):细细的呼吸声。

师:叫者就是像 ; ;

生(齐接):放声叫喊。

师:譹者就是像 ; ;

生(齐接):嚎啕大哭。

师:宎者就是像 ; ;

生(齐接):在山谷里深沉回荡。

师:而咬者就是像 ; ;

生(齐接):鸟儿鸣叫叽喳。

师:请问地籁之声多不多?(生齐答:多)丰不丰富?(生齐答:丰富)是的,你们看,这里有 ; ;(生齐答:像细细的呼吸声)这里有 ; ;(生齐答:像湍急的流水声)这里有 ; ;(像迅疾的箭镞声)这里有 ; ;(生齐答:大声的呵斥声)它们有时 ; ;(生齐答:像鸟儿鸣叫叽喳)有时 ; ;(生齐答:像放声叫喊)有时 ; ;(生齐答:像嚎啕大哭)有时 ; ;(生齐答: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有时还像....屏幕上没有了,在你的脑海里。有时还像,好,你听到了,你说!

1:有时还像呼呼的风声。

师:不错。有时还像 ; ;

2:像哗哗的流水声。

师:没错,他听到了。有时还像 ; ;

3:有时还像老虎的叫喊声。

师:好,没错。有时还像 ; ;

4:有时还像婴儿的哭泣声。

师:是的。这个说得完吗?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那是因为地籁之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所有这些地籁要发声必得要靠谁?(生齐答:风)所以风大的时候 ; ;(生齐答:地籁就大)风小的时候 ; ;(生齐答:地籁就小)风没有的时候 ; ;(生齐答:地籁就没有了)找一找,课文当中有一句话,写的就是这层意思。谁找到了?谁找到了?好,这位男生。你读!

1:(读)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师:没错。这句话写出了风和地籁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读、来体会风和地籁之间的关系。我读风,你们读地籁。准备!注意听风。泠风 ; ;

生(齐接):则小和。

师(摇头):泠风 ; ;

生(齐接):则小和。

师(摇头):泠风 ; ;

生(齐接):则小和。

师(点头):飘风 ; ;

生(齐接):则大和。

师(强音):飘风 ; ;

生(齐接):则大和。

师:厉风济 ; ;

生(齐接):则众窍为虚。

师(音调先扬后抑):厉风济 ; ;

生(齐接):则众窍为虚。

师:为虚!厉风济则众窍 ; ;

生(齐接):为虚。

师:再来啊。风来了,泠风 ; ;(生齐接:则小和)飘风 ; ;(生齐接:则大和)厉风济 ; ;(生齐接:则众窍为虚)这就是地籁!好,现在我们完整地把写地籁的这段文字读一遍。来,拿起课文纸。我们都知道,天地之间有三种声音,第一种叫 ; ;(生齐答:地籁)第二种叫 ; ;(生齐答:人籁)第三种叫 ; ;(生齐答:天籁)庄子把地籁写得特别详细、特别生动、特别好听。你听,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不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廖廖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什么感觉?什么感觉?听见地籁什么感觉?

1:地籁是千变万化的。

师:哦,她听出来了。

2:是忽大忽小的。

师:哦,是忽大忽小的。

3:地籁是瞬息万变的。

师:哦,瞬息万变。好的,就是这种感觉,听出来了是吗?哦,你还听出什么感觉?

4:地籁是有大有小的。

师:有大有小的。不错,好的。听出来了,都听出来了。那么,能不能把这听出来的用你的朗读和声音传递出来呢?来,自己试一试读一读这段地籁。开始 ; ;

(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好,好好好。来,谁想做经典诵读小达人?是不是想推荐?也可以自己毛遂自荐。谁愿意做经典诵读小达人?站起来。好,我发现他先站起来了。还是他先来,其他的都请坐下。不过你可以挑战这位经典诵读小达人。你准备好了吗?好,走到台前来面向大家。注意,不仅有声音的交流,更有眼神、表情,甚至肢体语言的交流。我们现在随着他一起走进庄子的地籁。

1:(完整读第一段)子綦曰„„

师:标杆!就竖在这儿了!看看有没有人敢超越这一位经典诵读小达人。可以到台前来,谁敢上来?(一生上)来,抬头看着大家,用目光扫视大家,秒杀所有的小达人,如果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再次进入庄子的地籁世界。

2:(完整读第一段)子綦曰„„

师:有传承,更有创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个性,好,请坐!其实,朗读和诵读没有统一的标准。重要的是,进去那一刻,你就是庄子,庄子就是你!拿起来,一起来!天地之间,有这样三种声音,地籁、人籁、天籁,而庄子笔下,似乎对地籁情有独钟,写得如此具体,如此详细,如此丰富多姿多变,我们一起听,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预备,起 ; ;

生(齐读完整段):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师:真好!把课文纸放下。这就是地籁。所以,课文当中说,地籁则 ; ;(生齐接:众窍是已)人籁呢?(生齐接:则比竹是已。)把它划下来。(师板书:比竹)什么是比竹啊?你说,

1:是几根竹子并在一起。

师:干什么用?

1:当笛子一样,用来吹。

师:好,明白了,其实就是一种乐器。是吧?我们现在有一种乐器叫排箫,你们看到过吗?哦,看到过,见多识广!厉害!是的。它是一种乐器,吹出来是非常的好听,这样的乐器叫什么?(生齐接:比竹)其实比竹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乐器。当然,乐器自己是不能发声的。对吧?乐器要发声得靠什么?(生齐答:人)好,人!(师板书:人)

师:现在请大家看黑板,这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地籁,一种是人籁。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看看,谁能发现?好,照顾一下被遗忘的角落。你来。

1:都需要风。

师:都需要风?

1:哦,是都需要气。

师:改得很好,都需要气,是的。还有吗?惊人的相似,谁发现了?好,你来。生2:它们都不能自己发声。

师:你的话语很朴素,但是真理是朴素的。请再说一遍。

2:它们都不能自己发声。

师:是的,它们都不能自己发声,都需要靠其他的条件。好,好好。那么,敢问天籁呢?庄子是怎样写天籁的呢?请大家找一找,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生读,师巡视)

师:庄子是怎样写天籁的呢?这位女生,你来。

生(读):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师:好的,请坐。同意的举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终于见到天籁的真面目了。好,好的。那么问题来了,天籁和前二者最大的不同在哪儿?

生:天籁是自己发声的,而地籁和人籁都是要依靠别的东西才能发生的。师:你怎么知道它是自己发声的啊?

生:它说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咸其自取,说的是它自己发声的。

师:没错!原来天籁发声不靠风,不靠人,不靠比竹,不靠众窍,靠的是它 ; ;(生齐答:自己)好,我们一起来读一次天籁之声。准备!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读 ; ; 生(齐读):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师:没错,我们知道地籁发声是谁在吹?(生齐答:风)人籁发生谁在吹?(生齐答:人)天籁发声谁在吹?

1:自己。

2:自己。

3:自己。

师:你们怎么这么肯定啊?(板书:自己)凭什么说?你怎么知道?说!生1:它后面说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除了自己发动者,还有谁?

师:对!说明没有人在吹,也没有风在吹。吹的就是它 ; ;(生齐说:自己)孩子们,你们看!这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地籁发声需要风和众窍,人籁发声需要人和比竹,而天籁发声不需要风,不需人,不需要众窍,不需要比竹。唯一需要的是依靠它 ; ;(生齐答:自己)靠自己发声,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声音最后成为它自己这种声音,我们叫它 ; ;(生齐答:天籁)其实,天籁之声就在我们生活中。来,拿起笔,写一写。现在作业纸的第3大题,写出不少于一种以上的你曾经听到过的天籁。

(生做习题,师巡视。)

师:好,你来说说你写的天籁是 ; ;

1:老虎的吼叫声。

师:这位孩子请上去,把它写下来。老虎的吼叫声,你爱写哪儿就写哪儿。来,说说你笔下的天籁是 ; ;

2:婴儿的哭喊声。

师:婴儿的哭喊声是天籁吗?是它自己发声的吗?是不是他自己发声的?

2:应该是他自己发声的。

师:是的,发出的是他自己的声音吗?

2:是的。

师:是的,所以婴儿的哭喊声就是天籁。请把它写上去。哭喊好像悲摧了一点。稍稍改动一下 ; ;

2:婴儿的叫喊声。

师:选这个干嘛。啼哭声,好不好?

2:好。

师:好的,或者就写婴儿的哭声啊。好,你的天籁是 ; ;

3:可怕的枪声。

师:枪声能自己发声吗?

3:应该可以吧。

师:枪能自己发声?没有人扣板机,它能发声吗?

3:不能。

师:所以枪声是什么?

3:人籁。

师:对。及时调整了认识,好。你来!

4:水的流动声。

师:哦,水的流动声,好听!好听!写来,写来。好,这位同学,你来。生5: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

师:轰隆隆的雷声,好,咱写一种,好吗?好,你的天籁是 ; ;

6:我们的说话声。

师:你的说话声,好听,是吧?课堂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你觉得?生6:我觉得是我们自己的声音。

师:好,真好。写上去!来 ; ;

7:我爱听树叶的摇动声。

师:树叶的摇动声,好,请坐。我倒还没有听到过树叶的摇动声。好好,你把它写上去。来,这位女生 ; ;

8:哗哗的雨声。

师:哗哗的雨声,这声音挺大的啊。好,写上去!好,你的天籁是 ; ; 9:冰破裂的声音。

师:哦!冰破裂的声音。好极了!你是北方人吗?

9:南方人。但是在冬天的时候,水面上结冰,然后一碰它就会破掉的。师:你听到过的,是吧?冰面上危险,注意啊。但是声音是天籁,写上去!好的,来 ; ;

10:熊的咆哮声。

师:熊的咆哮声。好的,把它写上去。我最后请一位同学 ; ;

11:公鸡的鸣叫声。

师:公鸡的鸣叫声,好的。底下的孩子可以静静地看黑板上,现在满黑板上所写的都是天籁。如果你对某种天籁特别感兴趣的,你可以悄悄地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这样,既分享了同学的经验,又丰富了自己的见识。

(生记录)

师:好,孩子们把笔放下,我们一起抬头看黑板。来,目光炯炯,精神抖擞,抬头挺胸,真好!出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天籁。天籁,一样的丰富多彩,一样的千变万化,一样的千音百调。你听,这里有 ; ;

生(齐接):哗哗的雨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树叶的摇动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老虎的吼叫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水的流动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冰破裂的声音。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公鸡的鸣叫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婴儿的啼哭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轰隆隆的雷声。

师:你们听,这里有 ; ; 生(齐接):熊的咆哮声。

师:你们听,这里还有 ; ;

生(齐接):我们的说话声。

师:所有的这些,我们都称之为 ; ;(生齐答:天籁)是的,天籁靠谁发声?(生齐答:自己)天籁发出的是谁的声音?(生齐答:自己)所以,是雨,它就发出 ; ;

生(齐接):哗哗的雨声。

师:是树叶,它就发出 ; ;

生(齐接):树叶的摇动声。

师:是老虎,它就发出 ; ;

生(齐接):老虎的吼叫声。

师:是水,它就发出 ; ;

生(齐接):水的流动声。

师:是冰,它就发出 ; ;

生(齐接):冰的破裂声。

师:是公鸡,它就发出 ; ;

生(齐接):公鸡的鸣叫声。

师:是婴儿,它就发出 ; ;

生(齐接):婴儿的啼哭声。

师:是雷,它就发出 ; ;

生(齐接):轰隆隆的雷声。

师:是熊,它就发出 ; ;

生(齐接):熊的咆哮声。

师:如果是我们自己,就发出 ; ;

生(齐接):我们的说话声。

师:所有的这一切,都称之为 ; ;

生(齐接):天籁。

师:天籁。所以,庄子告诉我们,夫吹万不同 ; ;

生(齐接):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师:其实啊,如果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世界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天籁。(大屏幕呈现:雪花飘落 蚂蚁爬行 海棠开花 春笋破土 露珠滚动)看,如果有一天,当你遇见雪花飘落的时候,你用心地去听,说不定就能听到 ; ;

1:说不定就能听到很轻的哗哗声。

师:那是谁发出的声音。

1:那是雪花飘落发出的声音。

师:这样的声音就叫 ; ;

1:天籁。

师:是的。如果你遇见了蚂蚁爬行,当你把自己慢下来轻下来,静静地去听,说不定你就能听到 ; ;

2:蚂蚁踏踏的脚步声。

师:踏踏的脚步声,很轻,是吧?我问一下,你有没有听到过蚂蚁爬行的声音?生2:没有。

师:这是你的想像,是吗?好,但愿从今天开始,从学了《天籁》开始,孩子你记住,哪天你要是真遇到了蚂蚁爬行,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静静地听,你就能听到它踏踏的声音。那是天籁。来,再看。假如,当你遇见了海棠开花,你就轻轻地来到了它的身边,你就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3:就会出现轻轻的滴滴声。

师:滴滴声。那是谁发出的声音?

3:那是海棠开花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师:好,那是海棠开花的时候发出的很轻很轻的声音。假如,你再看、再听到春笋破土的时候,你就能听到 ; ;

4:咚咚的声音。因为它要钻出土里,要把坚硬的石头给弄碎。

师:好,你有没有听到过春笋破土时的声音?

4:呃„„有一次听到过。

师:哦,有一次听到过。好,我们再看,再听。假如你遇到了露珠滚动,你用心地去听,你就能听到 ; ;

5:丁冬声。

师:丁冬。那是谁发出的声音?

5:是露珠滚动的声音。

师:冬„„丁冬„„冬„„就消失了。多美的声音啊!它们很轻,很小,极其细腻。然而,当你让自己安静下来,静静地,静静地,你真的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所以,孩子们,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大自然每一道风景的背后,都会有 ; ;

生:都会有天籁。

师:说得真好。好,孩子们。回过头来,我们一起看,现在我们知道了天地之间有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叫 ; ;(生齐答:地籁)第二种声音叫 ; ;(生齐答:人籁)第三种声音叫 ; ;(生齐答:天籁)现在,我们还知道,所谓地籁,就是 ; ;(生齐答:众窍)所谓人籁,就是 ; ;(生齐答:比竹)而所谓天籁,就是 ; ;(生齐答:自己)是的,好,问题出来了。什么问题呢?人籁,地籁,天籁,你觉得庄子本人可能最推崇的是哪一种声音?(众生举手)下个结论是很简单的,但是要找到结论这样下的理由,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挑战。所以,我希望,不仅听到结论,更希望听到你的理由。好,这位女生。你觉得庄子可能最推崇哪种声音?

1:最推崇的应该是地籁。因为他在这短短的一篇课文里面,他把天籁写了一大

部分。

师:口误,口误!

1:把地籁写了一大部分。

师:所以,你觉得写得最详细最生动最具体的一定是他最为推崇的,是吗?好好。这是一个理由。好的,我们来请这边这位女生。

2:我觉得庄子最推崇的是天籁。

师:哦,为什么呢?

2:因为天籁是发自自己本身的声音,是发自自己内心的声音。

师:所以你认为 ; ;

2:所以我认为庄子最推崇的是天籁。

师:哦,好的,这是他的结论。好的,有不同的观点。希望你们能说出不同的观点。好,你来。这位女生。

3:我觉得是天籁。因为课文的题目就叫天籁。

师:哦,题目叫就天籁。这明显是个误导。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其实没有题目,那是编者给它加上去的。好的,来听听你的观点。

4:我觉得庄子推崇的应该是天籁。因为自己发出的声音是最生动的。

师:你觉得地籁的声音不生动吗?你觉得人籁的声音不好听吗?

4:没自己本身发出的声音好听。

师(笑):那只有自己喜不喜欢了。对于好不好听,其实人籁、地籁、天籁,都非常好听。所以,你的理由需要再琢磨。好,这位女生来。

5:我觉得作者推崇的应该是天籁。

师:为什么?

5:因为天籁是靠自己本身发声的。他可能想告诉我们,生活中是要靠自己的,是不能靠别人的,是靠自己发声的。

师:怎么听怎么感觉很励志啊!也不知道庄子那个时候讲不讲励志啊!我估计庄子他不会想这些吧。好,你来说。

6:我觉得应该是天籁。因为庄子把天籁放在后面。

师:重要的往往放在后面写。所以领导发言往往就只要听最后一句。来,这位女同学。生7:我觉得应该是天籁。因为天籁它是„„它其实是地籁和人籁的总称。

师:天籁是地籁和人籁的总称?那就奇怪了,那就不需要叫地籁了,就不需要叫人籁了,干脆统统都叫天籁就得了。理由?

7:因为我在一个故事看到天籁的文章,它是一文一个故事,而且上面最后说的是天籁它应该是人籁和地籁的总称。

师:哦,这本书其实我也有看过,但是我很怀疑这个故事。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好,很好!来,说!

8:我觉得庄子推崇的是天籁。因为天籁它必然是每个人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必然是不同的。天籁虽然包括很多人的情感,但是它必然是不同的,但是它归根结底却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本身。

师:说一千道一万,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天籁它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你们的看法。哦,好的。有一点争议,很多同学认为庄子推崇的是天籁,也有孩子认为庄子推崇的是地籁,理由也比较充分。想不想听听王老师的看法?

生(齐答):想!

(师点了一下幻灯片,幻灯片上的雪花飘落蚂蚁爬行海棠开花春笋破土

露珠滚动等短语逐个地缓缓地如雪花飘落般翻着身子往下飘落,然后消失。全班学生静静地一直凝视,直至最后的也翻着跟头落下后消失。师也随同静静盯着)

师:你们明白了吗?你们明白了吗?看到你们一脸的茫然,我就知道你们离明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想不想明白?

生(齐答):想。

师:想不想明白?

生(齐答):想!

师:真的想?

生(齐答):想!!

师:肯定想?

生(齐答):想!!!

师(将幻灯片切换至新的一页,上有庄子与庄子的大幅人物画像):回去再读《庄子》。好,下课!

生(齐呼):老师,您辛苦了!

师:孩子们,你们辛苦了!谢谢!谢谢可爱的孩子们!

【板书设计】

【《庄子·齐物论》第五课《天籁》文本链接】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本文来源于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转自:“语文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