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六十六):奈何我辈孤且直
2023/4/27 13:46:06 阅读:111 发布者: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六十六):
奈何我辈孤且直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辈”一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蕴藏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昭示着义不容辞的“主场感”。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让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名师解题
这一写作材料极简,然而处处充满丰富的暗示性:“‘我辈一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言外之意,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词被语言表达与具体事件渐渐丰富;这一词不仅昭示责任感与“主场感”,有时也会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边缘感”,亦或是踌躇满志,志得意满的“昂扬感”,流露出怎样的含义,全看主体当时的个人处境与社会背景;“我辈”常常指的是一群人,单纯的个人无法成为“我辈”;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无论是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还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闪光点,成为“我辈”的一员。因此,本题充满了无穷的辩证色彩:简单与丰富,历史与当代,个体与时代,主场与边缘,个人与群体,英雄与平民,沉浸与疏离……
围绕此题,考生可以展开如下思考:
“我辈”一词本来含义是什么?现在,又具有怎样的含义、感情色彩?产生不同的感情色彩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辈”可以是一群怎样的人?哪些人可以称之为“我辈”?
“我”能成为“我辈”吗?有必要成为“我辈”吗?“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成为“我辈”?
综合以上问题,自由组合,以形成文章的主要架构。
原创佳作
奈何我辈孤且直
鲍照在写下“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时候,充满了有志不得伸的愤懑。然而我辈生逢其时,生活在一个鼓励追梦的时代,就使得这个词具有了别样的意味。你去细细地品味吧!当今,“我辈”读起来有一股直冲云霄的豪气喷涌而出。
这股豪气从何而来呢?
这股豪气,从为国呕心沥血的忠臣义士而来。自古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内外操持,只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备受排挤的屈原最后投身汨罗,留下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也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了忠直的豪气。我,我辈,我国。“我辈”奉己为国,本就留下了一种激扬的气势,这就是“我辈”应有的豪气。
这股豪气,从为民族大义不顾自我安危的仁人志士中来。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谭嗣同等几位读书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民捐躯,留下了一股无畏的豪气。虽处江湖之远,范仲淹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多次上疏议政,劝谏朝廷勿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给后世留下了一股热情的豪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有多少“我辈”奉献自我,义无反顾。他们令“我辈”一词充满了奉献的豪情。
是“我辈”一词本有豪气吗?不是的。是这几千年来,一个个“我辈”为国为民奉献了自我,把他们身上的英勇、忠诚、无私注入了“我辈”一词,这成千上万的高尚楷模让如今的我们一读此词,就会被其中壮阔的豪气所震憾。
我们不能只是感叹于先辈的奉献,应该勇于参与,做时代的“我辈”。
当然,在当今的时代下,我们不同于古时的忠臣良将,先贤圣哲,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即可。莫振高校长, 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三百名学生上大学,帮助一批批学子圆梦;草鞋书记杨善洲,用六十年时间把大凉山的荒岭变为绿地,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他们都是当代的“我辈”。也许职务不高, 但他们忠于职守,热爱国家,心怀善良, 为“我辈”一词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青年人只要有志于国家,都可以成为“我辈”中的一员。“2003 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疫情期间,华中科大学生王一苇主动报名一线志愿者,先后在武汉各大医院及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累计参与搬运10000余箱物件、70000斤果蔬和15吨消毒水,为疫情初期的武汉打通了医疗物资的生命线;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不惧危险和恐慌,毅然决然随父亲奔赴抗“疫”一线,积极投身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被誉为雷神山上的大学生“基建狂魔”。他们没有因为年纪小就置身于疫情之外,而是选择无惧风雨,勇敢担当,为“我辈”一词注入了青春的色彩。
在如今这个昌明开放的时代,只要你愿意追梦,绝不会落入到鲍照那样孤绝落魄的境地。“奈何我辈孤且直”,在当今有了一种新的解读:孤,不是孤独,是把自己独立出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直,是忠直,是热爱相国,心怀人民。现在的我们,正是为“我辈”注入豪气的最好年纪,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心怀他人,成为一代响当当的“我辈”。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