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备课参考(部编版)
2023/4/27 11:25:06 阅读:154 发布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板》备课参考
发掘阅读背景
1.题目解说
活字排成的印刷版,题目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2.作者档案
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3.写作背景
活板是与唐代的雕版相比较而言的一种印刷技术,这可以说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梦溪笔谈》的记载,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
4.知识链接
《梦溪笔谈》
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常考字词清单
通假字
本 字 | 例 句 | 释 义 |
板 | 板印书籍。 | “板”同“版” |
已 |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已”同“以” |
止 | 若止印三二本。 | “止”同“只” |
文 | 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 |
一词多义
词 | 例 句 | 释 义 |
以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用 |
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把 |
为 | 唐人尚未盛为之 | 使用 |
皆为板本 | 是 |
♦古今异义
词 | 例 句 | 古 义 | 今 义 |
冒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 | 涂盖,敷上 | 向外透,冒失 |
文理 | 文理有疏密 | 木材的纹理质地 | 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
布衣 |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 贫民 | 衣服的一种 |
范 |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框子 | 规范 |
特殊句式
句式 | 例 句 | 判 断 标 准 |
省略句 | 火烧令坚。 | 省略宾语“字印” |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省略介词“于” |
被动句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为……所”表被动 |
咬文品句嚼词
原文 | 注释 | 译文 | 阅读技巧点拨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板:同“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尚:还;盛:大规模;为:做。 始:才;已:同“以”;为:是。 |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用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 在介绍活字印刷之间,为什么要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字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和发展,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字印刷做铺垫 庆历中交代了活字印刷发明的时间,毕生交代发明人不宜交代发明人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幼字供应上门,表明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的源流关系,同时自然的引出下文对活字印刷的详细介绍。“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文章的主题部分。 打比方:”薄如钱唇”生动形象的说明刻字的厚度。“字平如砥 ” 生动形象的说明板上字模的平整,突现制版技术的精妙。 介绍活字印刷的第一步制作字印,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的介绍了字印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 写了活字印刷,第二步制版,先写社版,接着写排字和杨版,然后写平字,按照工序将复杂的制版过程写的井然有序。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方法突出强调活版印刷的优越性,即印的越多越快。 作者用“字平如砥”形容,板上字印的平整,形象,准确的突出了制版技术的精密。 活字印刷的效能在于印的又多又快,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字印刷的优越。 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突出强调用燔土刻字的好处。 |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 | 布衣:平民。为:发明。 为:刻;火:名次作状语,用火;令:使。 |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 |
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 以:用;和:混合;之类:这;冒:蒙、盖;之:代词,代铁板。 乃:于是、就;为:成为;就:靠近;炀:烤。 | 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表面, |
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 | 若:如果;止:同“只”,仅; 为:算是。 已:已经;自:另外。 | 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 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 |
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 | 毕:完成;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 ;就:完成。 | 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相互交替使用它们,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全部工作)。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印模,像“之”“也” |
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 韵 | 以:用;帖:用标签标出;为:做;帖:标签;贮:贮存。 | 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每一个韵 |
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 旋刻之,以草火烧, | 奇字: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旋:随即;成:完成,成功。 | 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 |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 以:用;为:刻;者:……的原因。 | 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因为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 若:像;讫:终了、完毕;火:名词做动词,用火烧。 | 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用完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 |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殊不:一点也不。 | 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 为:被; |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
盘点阅读收获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写作特色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写活字版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写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版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制印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比较中充分体现了活版的“活”。
♦难点探究
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可以活动的,“乃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
转自:“老马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