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备课参考(部编版)

2023/4/27 11:24:17  阅读:122 发布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备课参考    

发掘阅读背景

1.题目解说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纳,接受。标题 点明了故事的人物和内容,简明得体。

2.作品档案

作品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等编订者西汉刘向

内容简介

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着 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所记史实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共约240年,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 些重要活动。全书共1233篇,分国别编辑,具 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风格

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犀利流畅,语言生动活 泼,刻画人物具体逼真,善于运用妙趣横生的寓言 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极富说服力。

         

3.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 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 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 ”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 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 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 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 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 支持。

常考字词清单

词类活用

例句

释义

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

暮寝而思之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群臣吏民能厕刺寡 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一词多义

例句

释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籦丽

并列连词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顺接连词

朝服衣冠

名词,读zhao,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名词,读chao,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动词,读chao,朝见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形容词,等级高的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动词,呈上

齐国之美丽者也

助词,的

吾妻之美我者

助词,用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

代词,指这件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形容词,等级低的

乃下令

动词,颁布,发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介词,对,向

皆以美于徐公

介词,比

能谤讥!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介词,在

我教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畢视之,自以为不如

形容词,仔细

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左右

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

近臣,侍从

方位词

明日

明日徐公来

第二天

今天的下一天, 用于将来时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责别人的 过错

诽谤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偏爱

自私

面刺寡人之 过者

指责

尖的东西进入或 穿过物体

         

文言句式

句式

例句

判断标准

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

              者也"表判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表判断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的宾语,正常语序为 不信自

能谤讥于市朝

状语后置,“于市朝谤讥的状语,正常语序为于市 朝谤讥

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于齐的状 语,正常语序为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于朝廷战胜的状语,正常语序为所谓 于朝廷战胜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人之过者

定语后置,能面刺寡人之过” 是“群臣吏民定语,正常语 序为面刺寡人之过(者)群 臣吏民

省略句

客从外来,与(之) 坐谈

介词省略代词宾语,,,代

固定 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文言固定句 式,译为“和••••••相比,谁••••••”

吾与徐公孰美

“…………”,文言固定句 式,译为“和••••••相比,谁••••••”





咬文品句嚼词

阅读技巧点拨

邹忌(zōu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长,这里是指身高。【而】并且。【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铺垫】起笔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从客观上肯定他是一个 美男子,为下文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动作描写】“服”“的动作描写,体现出邹忌自我欣赏的 心态。

【反问】此处,用反问表示十分肯定的观点,答语中饱含赞叹, 表达出妻子的偏爱之情。

【插叙】此句为插叙,明确了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为邹 忌怕比不上他提供现实根据。

                 

                 

                 

                 

                 

                 

【反问】这里妾的回答少了 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了反问 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呼应后文】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 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 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表示出 一种应酬、逢迎的姿态。这与后文有求于我”相呼应。

                 

【对比】邹忌窥镜而自视”,自我感觉弗如远甚'',由自信自惭,心理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铺垫】这段话为下一段邹忌用暗示、比喻的手法讽谏齐王做 了铺垫。

                 

【过渡句】于是词承上,由邹忌悟出原因过渡到讽谏齐 王,联系紧密。

【论据】邹忌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美我 有不同的原因,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理论据

                 

                 

【设喻说理】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之蔽甚 ”的结论。这种设喻说理方式自然贴切,入情入理,收到很 好的效果

                 

                 

【衬托】一个字写出了齐威王虚心纳谏的态度,同时衬托 出邹忌讽谏的说服力

                 

【纳谏措施】齐威王颁布了命令,对“面刺寡人之过”“书谏 寡人谤讥于市朝三种采用不同劝谏方式的人分别给 “上赏,,“中赏,,“下赏,,三种不同的奖励,可见齐威王纳谏的 态度和决心。

【纳谏成效】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命令刚颁布后群臣 进谏的热潮,时时而间进”“欲言,无可进者”侧面肯定了 齐威王纳谏改过的决心与成效。以上是从国内这一方面写 齐威王纳谏及其成效。

【纳谏成效】这句话以邻国来朝之事突出齐威王纳谏之效。

【评语】承前指出纳谏的重大意义,以评语作结,斩截有力,精 练含蓄,意味深长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

【朝】早晨。【服】穿戴。【窥镜】照镜子。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

镜子,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谓】对……说。【孰】谁。

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甚】极,很。【及】赶得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

【自信】相当于“信自”。相信自己。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而【复】问其妾(qiè)曰:“吾孰与徐公美?”

【复】又。

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回答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旦日】第二天。

第二天,客人从外面过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之】代指徐公。【以为】认为,觉得。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

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暮【寝】而思之,

【寝】这里指躺着。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为美。【私】偏爱。

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畏】害怕。

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欲】想要。于:对。

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对我有所求。

于是入【朝(cháo)】见威王,

【朝】朝廷。

于是(邹忌)进朝拜见齐威王,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的确、实在。

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漂亮。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


可是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臣有所求,

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

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城,

【地】土地,疆土。【方】方圆。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妇】宫里的妃子。【左右】指近臣。

宫里的妃子、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朝中的大臣们没有谁不害怕您,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由此】从这种情况。【蔽】受蒙蔽。

从这种情况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

【善】好。

齐威王说:“好”。

乃下令:


于是下了命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臣】指朝廷里的大官。【吏】指地方上的小官吏。【面刺】当面指责。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上】下级向上级传达。【书】书面。

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

【谤讥】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

【初】刚刚。【市】集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

宫门前庭院里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

àn)进】;

【时时】不时,有时候。【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

进谏;

【期(jī)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

【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

皆【朝(cháo)】【于】齐。

【朝】朝见。【于】到。

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在。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盘点阅读收获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 劝齐威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了邹忌这样一 个精明能干、善于辞令的谋臣形象,并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写作特色

1.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色。文章先写邹忌与徐 公比美,接他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威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 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收到比直言进谏更好的效果。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 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 生,富有生活气息。对人物的刻画也特别讲究。如写邹忌,作者不 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又如,齐威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 ……”,却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3.叙事简洁,剪裁巧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重点突出臣民的进谏,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 从中体会齐威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威王最初受蔽之 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 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 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 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4.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 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 色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 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难点突破

1.如何评价本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邹忌:作为一个凡人,邹忌能够保持冷静头脑,不被逢迎之 语迷惑,这是其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而作为齐威王 的谋臣,他又善于从日常小事推理到国家大事,可谓忠于职守, 勤于政事;而他一旦考虑成熟,就毫无隐瞒地向君王进谏,这体 现了他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在进谏方式上,他又 善于以喻类比,委婉进谏,易于使君王接受这是他娴于辞令的 表现。可以说,作为课文的中心人物,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 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凭个人喜好就将进谏的臣 子治罪,这是他贤明的表现;同时,他的”“下令举动又 体现了他果断、大胆、广开言路的作风;对于奖赏制度的详细制 订,又体现了他做事条理分明的领导才能。因此,从本文来看, 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且贤明的君主。

2.如何理解文章结构的层次美?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 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求于我是三 层;妇左右”“廷之臣”“境之内百姓,又是三层。上、 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月之后”“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 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明日是也。邹忌的思 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第三 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 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 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朝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 三层。

转自:“老马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