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备课参考(部编版)

2023/4/27 11:21:58  阅读:204 发布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备课参考    

发掘阅读背景

1.题目解说

东阳地名,今属浙江省。 “马生马君是宋濂的同 乡。 “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指赠序,一种文体,与“序 言”有别。题目意为:送给东阳县晚辈马君则的临别赠序。

2.作者档案

作者

宋濂

生卒年

1310—1381

朝代

景濂

潜溪

籍贯

浦江(现在 浙江义乌)

评价

明初文学家

作品 风格

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 传记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代表 作品

有《王冕传》等$著有《宋学士文集》

3.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 觐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 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 德才兼备的人

         

常考字词清单

通假字

例句

释义

四支僵劲不能动

,肢体

同舍生皆頌绮绣

“披,穿

         

词类活用

例句

释义

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笔

母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腰佩

鲜肥

无玉玉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 的食物

编袍 敝衣

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 衣服

 一词多义

例句

释义

色愈恭,礼愈至

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动词,到达

以中有玉乐者

副词,足以,足够

足肤穀裂而不知

名词,脚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介词,向

当余之玉师也

动词,求访,跟从

弗之怠

代词,指抄书这件事

走送玉

代词,指借来的书

益慕圣贤之道

结构助词,的

当余玉从师也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

7,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来

计日以还

连词,表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第一个“以”,介词, 因,以是因此”; 第二个,介词,把

以衾拥覆

介词,用

以中有足乐者

连词,因为

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媵人持玉沃灌

热水

食物煮后所得汁水

走送之

行走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虚伪的,不真实的

右备容臭

 Xiu 气味

chdu臭气,气 味难闻

主人日玉食

两次

又一次,继续

文言句式

句式

例句

判断标准


省略句

(先达)未尝稍降辞色

省略主语先达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主语“余”


余立侍(于)左右

省略介词


倒装句

弗之怠

宾语前置,正常 语序为怠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状语后置,正常语 序为每于藏书之 家假借





咬文品句嚼词

原文

注释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余】幼时【即】【嗜(shì)】学。

【余】我。【即】就。【嗜】喜欢,爱好。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统领全文】嗜学词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铺垫】写“家贫,买不起书,这与作者的嗜学成尖锐的矛盾,为 下文借书做铺垫$

                 

                 

【照应前文】自笔录”“大寒手指不可屈伸”说明作者幼时学 习条件差;也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学习的刻苦送之”“敢稍逾 ”写其诚信,照应日以还”。

【记叙】这几句叙述了作者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其求学 之勤苦。

                 

【过渡句】由幼年自然过渡到成年,由上一层写学习的刻苦转到写求 师的艰难。

【精彩动词】”“”“”“”“一系列动词,将作者求师问学 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说明求学的艰辛,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 望和诚心。

                 

                 

                 

                 

                 

【衬托】师道尊严,老师愈严厉愈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

                 

                 

【关键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的诚恳及虚心请教老师 的情景$

【关键词】这里的两个,相当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求知的虔诚、 恭敬

                 

                 

                 

                 

【重点句】这句话是作者自谦,强调了勤奋刻苦才会有所成就的 观点。

【细节描写】”“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 眼,表现外出求学的凄苦。种种细节,再现作者求学跋涉的艰难。

                 

                 

                 

                 

                 

                 

                 

【反衬】以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艰苦来反衬自己求学精神的顽强与 执着。作者甘于清贫,以读书为乐,可见其嗜学'

                 

【记叙】写求学时生活条件的艰苦。

【对比】作者连用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 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光彩艳丽的形象,这与余则緼袍敝衣 处其间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锦衣华服,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 进一步突出了作者从师学习生活的艰辛。

【议论】说明作者能耐住艰苦的原因: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 便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

【总括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本段的总括句,也是作者学有所成 的根本原因。

                 

                 

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书】买书。致,得到。【以】来。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常常。【假借】同义复词,假和借同义。都有借的意思。【于】向。

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笔】用笔。

(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

【弗怠之】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敢放松读书。弗,不。之,代指抄书。怠,放松。

(有时)天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超过,越过。

抄完书,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是】因此。“以是”即“是以”。是,这。以,因为。【假余即“假于余”。借给我。【因】于是,就。【得】能够。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益】更。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又【患】无【硕(shuò)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

尝【趋〗】里外,从乡之先达【执】【叩(kòu)问】。

【趋】奔向。【执】握、持。【叩问】同义复词,询问,发问。扣,请教。

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指拥挤的意思。【稍】略微。【色】脸色,表情。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没有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左右】身边。【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或遇其【叱(chì)咄(duō)】

【叱咄】训斥,呵责。

有时受到他的训斥,

愈恭(gōng)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至】周到。【复】辩解。

(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焉】语气词,不译。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卒】终于。【闻】收获。

所以我即使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从师】求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箧,小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拉,牵引。屣(),鞋。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躁面破裂,(我)还不知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支】同肢。【劲】坚强有力,这里有“硬”的意思。

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

【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沃灌】同义词连用,浇洗。【衾】被子。【拥】围着。

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寓】寄居,居住。【逆旅】旅店。逆,迎。【日】每天。【再】两次。【食】提供伙食。【鲜肥】新鲜肥美。【滋味】食品味道。【享】享受。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被】同“披”,穿。【绮绣】指绣花的丝绸衣服。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缨】帽带。【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的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

【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




余则【緼(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緼(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名词作动词,穿“緼(yùn)袍敝衣”。緼: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①,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②,而承天子之宠光③,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④,四海亦谬称其氏名⑤,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和穿的。

                 

                 

                 

                 

①耄老:年老。

②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预,参加。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③宠光:恩宠光耀

④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坐在皇帝座位旁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⑤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我的名字,这里是自谦的说法。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今诸生学于太学①,县官②日有廪稍③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④之遗⑤,无冻馁⑥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⑦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①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不设太学,设国子监或国子学。

②县官:指朝廷。

③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④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⑤遗:给予、赠送。

⑥馁:饥饿。

⑦司业、博士:古代学官名。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

简洁而形象地揭示了现在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委婉而真诚地劝勉马生要专心求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①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①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通过上面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学生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管是否努力,不容置辩而又语重心长,道理深刻而又令人警醒。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①甚称其贤。余朝京师②,生以乡人子谒③余,撰长书以为贽④,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⑤。

                 

①流辈:同辈。

②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③谒:拜见。

④撰长书以为贽: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尊者时所赠的礼物。

⑤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点明写作目的,希望勉励马生这样的太学生,希望他们能持之以恒,刻苦学习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①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②者,岂知余者哉!

①诋():诋毁,毁谤

②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夸耀自己的际遇(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交代写作本文的原油及动机,赞扬骂声,也是对他的鼓励。

         

盘点阅读收获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来勉励 马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

本文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 者将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与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得 出学习的进步、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主观上的努力这个结论。 从师时,老师的严厉和“我的恭敬形成对比;求学时,生活的艰难 和求学意志的坚定形成对比。总之,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紧密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中又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这就给 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具体生动。比如,写到求师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出了自己求教时“遇其叱 咄”“其欣悦,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 同时也写出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写同舍诸生的服饰,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了衣服、帽子、玉环、腰间的配刀和香囊,用同舍诸生华贵的服饰衬托自己编袍敝衣”的艰苦。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的同时还穿插议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 想,如: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 艰若此。

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增强 了文章的艺术性。

3.寓理于事、以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文章要阐明的是学习态度问题。通过亲身经历写出切身 的感受,通过对事实的记叙,加以适当的描写、议论,阐明刻苦 求学的道理,既富有说服力,又富有感染力,让后辈从亲切委婉 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把握学习的方法。

难点探究

作者求学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1       致书之难。因为家中贫穷,没有钱买书。解决的办法 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坚守信 用。在抄书的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墨结成冰,手指都不 能伸直,但作者依然不敢懈怠,终于博览群书。

2       从师之劳。所居之处无名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的 困难得不到解答。解决的办法是跑到百里外求师,求师的态度 十分虔诚,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

3       奔走之苦。求学的路途遥远,寒冬腊月之时,路崎岖不 平,作者顶风冒雪前行,手脚都冻僵了也全然不知,可见求学的 意志多么坚强。

4       生活之艰。吃的鲜肥滋味之享,穿的是“编袍敝 衣,与同舍生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

作者正因为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艰辛,才得以遍观 群书,学有所获,最终成为开国文臣之首。

收录于合集 #九年级

 173

上一篇《唐雎不辱使命》-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备课参考(部编版)下一篇《出师表》-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备课参考(部编版)

转自:“老马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