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解读新课程理念 回归教育本真

2023/4/27 11:08:54  阅读:108 发布者:

||||

草木萌发,万物复苏,在这样一个饱蘸着生命繁华的春天,太原市柳玉芝初中语文柳玉芝学科教学提高与示范工作站迎来了四月的第一次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庆昌教授讲座《新课程理念下的几个关键概念》。

刘教授为我们阐释了新课程方案之“新”,从回归教育本真、聚焦核心素养、养成人格品质、锤炼思维能力四个方面解释了新课程方案的新追求和新要求;从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课程关联、突出学科实践三个方面阐明了新课程方案的新策略;从跨学科、大概念、探究性、项目化四个方面诠释了新课程方案的新概念。

跨学科

刘教授在这个概念中提到:学科分化就像“盲人摸象”,但世界中待求解的问题和待完成的任务是不分科的,解释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个项目都需要跨学科。

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跨学科教学的意识,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与世界之间的真实联系,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看世界的整体视野。

大概念

刘教授提到,大概念的“大”主要是说它具有较大的统摄力和较大的迁移性,并以“世界”这一至大概念为例,向我们阐明了大概念不会是一个而是有若干,而且这些若干的大概念在横向上有结构性,在纵向上有层次性。

概念越大,其抽象程度越高,在认识论上则意味着概念内含了更大的结构,因而也具有更强的认知同化力和迁移性。

探究性

刘教授指出,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学生通过模拟的探究过程,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由于学习者未有创造过程的体验,他们所掌握的各种知识与己身总有某种隔阂,并因此而容易产生理解的不彻底甚至遗忘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探究获得。

项目化

刘教授在这一概念中提到,项目化学习的立意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期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些现代劳动者所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刘教授在讲座尾声强调,这四个概念是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精神,内含在更高水平上立德树人的期望,符合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教育的需要。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谨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讲座结束后,柳玉芝老师代表各学科站诚挚感谢刘教授的精彩讲座。柳老师总结说: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大师使我们教得更加清明。他呼吁各位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如登山一样给力,如寻宝一样新奇,如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学得更愉快,更有效,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转自:“初中语文柳玉芝工作站”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