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智慧共长
——记彭英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线上研修活动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将剑指巅峰。”
于是,就有这么一群幸福的初语人,在名师的指引下,徜徉在语文学习的旅途中……
万木生芽,绿水参差。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彭英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相聚云端,开展第四轮线上研修活动。2月16日到2月19日,工作室的老师们观摩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所和名师优课组委会组织的《名师优课—2023年新春初中语文网络公益课程》,共同聆听了王君、徐军、余映潮、李永红、向浩、徐飞等六位名家大咖带来的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名师们的思想大放光芒,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光彩夺目。
周四、周五晚上,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完成繁忙的学校工作之后,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先后观摩了徐杰老师的展示课《<朝花夕拾>导读课》及余映潮老师的展示课《中国石拱桥》。双休日,老师们又聆听了徐杰老师的专题讲座《见书面作业,是为了多读书—“双减”背景下的课外阅读》及余映潮老师的专题讲座《简说新课标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
经过四天的研修与学习,老师们深受启发,纷纷将学习感悟化作文字于笔尖倾吐。
唐艳华
余映潮老师的讲座《简说课堂阅读教学——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用理论与课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青年教师展示了如何联系生活,设置情境,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很多,现在就其中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以学为中心。以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我们要设计“真实情境”,在设计“真实情境”时,先要确立和编写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接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考虑如何将核心素养表现与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建立关联。最后要从三个方面丰富、完善情境的真实性。一是确立“角色意识”。二是确定“工作场景”。三是要有“用户意识”。
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生命活动,而是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一起动起来。春风化雨,生意盎然。
成 黎
两天两晚的线上培训,时间虽短,内容却是丰富多样。线上有生动详实的课堂实录,亦有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讲座,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讲解,都令我获益匪浅。
其中李永红老师的写作课让我深有体会。李老师以七上六单元写作指导——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指导续写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李永红老师构建了四大挑战活动:一是寻找联想视点,二是构思一串想象的重复情节,三是创造一个想象的变化情节,四是设计突转的结局。李老师的课,对于每一个“挑战活动”,不仅做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还有下水文示范。在课堂中,他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思考,大胆创新,以“玩”的心态学。听了李老师的课,我感觉到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很轻松,学生能在课堂上轻松学到续写童话的秘笈。
李老师的这节写作课以文本为情境打通单元写作,注重思维启发,循序渐进,渗透写作知识,训练技能,是一节上乘的写作示范课。通过课堂学习,我也明白了老师们写作教学不必舍近求远。
樊丽平
这次研修学习,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更努力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
刘巧
本次名师优课组织的新春公益直播活动,涉及面很广,有大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写作教学、说明文教学、同课异构、学习任务设计等。通过这次学习,我的语文理论素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将来幸福生活的能力。像余映潮老师的课就特别扎实,学生每学一课必有所得,而王君老师的课则更为大胆,她的课堂特别滋养学生的生命,疗愈彼此的灵魂。她的教法就是她的活法。每一位名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以致用。感触颇深的第二点是教师要多读多写,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人已经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率先垂范,多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
总之,希望将本次所学大胆运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成就更多的精彩课堂。
刘婷
“每个人的语文探索之路都是自我疗愈之路。”王君老师如是说。这几日,有幸观摩了余映潮、王君、李永红等名师、专家的课堂与讲座,我受益匪浅。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王君老师的精彩课堂和直击心灵的讲座。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得疗愈自己,方能疗愈学生。语文教学,既是一场场诗意的修行,又是一次次灵魂的呼唤。王君老师凭借出众的教学能力和一级一级的赛课,从农村学校一路到市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再到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到现在的清澜山学校。她教过的学校涵盖所有类型,教过的学段覆盖小、初、高到研究生……她的每一次教学现场,都是春风化雨的生命现场。她的经历,她的才华,她的智慧都让我敬仰,也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一位优秀的老师,应当深耕课堂,潜心教研,在有限的文本当中,引导学生去探索无涯的生命幸福之道。诚如王君老师课堂上的一句诗:“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只要我们拥有热爱,拥有执着,哪怕岁月漫长,我们依然青春,依然能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采撷最美的花朵,收获丰硕的果实。
康丹
对语文教学而言,卓越的教学理念犹如人的灵魂,而教学实践便是它的肉身,倘若徒有灵魂而无肉身,灵魂便成“孤魂野鬼”;若徒有肉身而无灵魂,肉身便是“行尸走肉”。卓越的灵魂只有依附于健壮的肉身,才能成为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同理,卓越的教学理念只有依托于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听课完毕,越发深刻地察觉到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教学理念的不成熟、教学实践之单一。受益于工作室的良好平台,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我将勤听、勤读、勤实践,努力践行工作室的宗旨: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周志林
观看学习了王君老师的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经典文学中的角色突围》及《二十次代表课》,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王君老师提出的青春语文,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生活素养,强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王君老师提到,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教学,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尽力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核心素养所表现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在理解教学文本的基础上,针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情境创设,从学科知识落到学生的生活,自然过渡,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比要躬行。所有研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通过线上学习,我加强了对自身的认识,我要以优秀教师、名师为榜样,追光前行!
肖 艺
短短四天的学习,收获很多。专家们以一个个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和精彩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可以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在老师们的课堂上我发现、认识和体悟到了更多的教学真谛。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立足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才能从容面对竞争的压力,不为社会所淘汰。
朱 莉
通过本次的在线学习,我收获颇丰,我决定把此次学习所得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让课堂尽在自己的掌握中,既要备教材,备技能,又要备学生,备教法。这样上课时自己会底气十足,从容不迫。其次,在抓好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应用审美能力,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很多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读读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现在的学生,除教材上规定要背的内容,很少大声朗读,时间长了,慢慢就没有了语感,更不必说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我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重阅读和朗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一遍,两遍,三遍,读完后还要建议学生及时交流。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养成阅读、朗读的好习惯。书得慢慢读,读多了,语感也就好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熏陶这一目的。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定将我的所学运用到工作中,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童 薇
徐杰老师由一个核心词“恨”、一组核心问句“为什么恨”一线贯通课堂,带领孩子们回顾了《朝花夕拾》的主要情节、人物。多样化的评价鼓励孩子们深深沉入语言深处,强化了“细读”的阅读习惯,在深阅读的基础上,再逐层提问,把被恨的人分为两类,孩子们在讲述分类理由的同时也是再次巩固名著、理解感悟、建构全篇的过程。
生成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鲁迅恨的人分为两类,有开始恨后来恨、有小时恨长大恨、有那时恨现时恨、有大恨有小恨。由大恨引出最恨。童年的鲁迅最恨害了很多人的庸医叶天士,青年的鲁迅最恨最麻木的“看客”国民。由个人的恨,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层次。
徐杰老师的课在“他恨过许多人,但他绝对没有一个私敌”的升华中“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干脆利落的结束,给孩子们留下余音袅袅和无尽的思考空间。
读书不觉春已深。
课例映照课堂,研修赋能教师,真正的语文研修生长在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上。此次名师课堂为老师们指引了方向,让老师们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彭英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会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潜心教育,深耕教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转自:“彭英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