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不与群花同
——《渔家傲》之“梦”的解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古诗词的学习,已经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面内容的梳理,但难以品出梦境背后的情感,无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词人的寄托。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并根据词意把握词的节奏韵律。
2、品读词,品读画面,感受梦境的梦幻雄奇,以及理解“梦”背后的情感。
3、知人论世,走近李清照,感受李清照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词,品读画面,感受梦境的梦幻雄奇,以及理解“梦”背后的情感。
难点:知人论世,走近李清照,感受李清照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将不同层次的朗读贯穿其中,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复杂心境,做到“以读促品,以品促悟”。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创设思维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方法与策略】
情境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
以读带析,披文入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著名学者梁衡说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一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李清照
2、你们了解李清照吗?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3、选择题: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李清照喜爱的?
A、酒
B、纺织
C、诗词 D、菊
是啊,李清照爱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爱菊,“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更不用说,她是爱诗词的,像这样一位女子,她不爱世俗女子该爱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呢?让我们通过品读<<渔家傲>>走近她的人生。
二、读词,说梦
(一)读词
1、生自由放声朗读。
正音:殷勤(yīn)嗟(jiē)谩(màn)蓬(péng) 转(zhuǎn)
2、指名朗读,同学点评。
明节奏:九万里风/鹏正举
明韵脚:“u”韵,朗读时幽咽绵长低沉。
3、齐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二)说梦
1、这首词没有题目,请给它加个标题,要求:只能用一个字,并能概括整首词的内容。
明确:梦。(记梦之作)
2、走进李清照的这个梦,展开联想和想象,说一说上阙你所体会到的李清照的梦境。学生抓住意象、体会意境,描绘梦境。
(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一: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1)描述: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2)感受:梦幻、雄奇、瑰丽。
(3)指导朗读。
预设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天帝问语
(2)梦中的天帝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亲切,让人感觉温暖。“殷勤”“归”传递情真意切的感受。
三、品词,析梦
(一)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梦中的“我”有怎样的感受?
1、知人论世,读出词情。
(1)现实中的易安到底走过怎样的路?
出示助读资料:
1083年,她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母视若珍宝,出嫁后,丈夫与她志同道合。
1127年,金兵入侵,她被迫南渡。
1129年,丈夫病逝,她的心情再无人可诉。
1130年,她雇船出海,历经风涛之险,《渔家傲》就写于此时。
(2)生朗读助读资料。
2、自主再读词作
3、小组交流讨论,深化认识。
4、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预设一:“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悲叹地告诉天帝,人生的道路漫长,如今已到晚景,学习诗词创作,空有让人惊叹的佳句。言外之意是“我”去不了我想去的地方,我空有一身才情,在乱世,却没有任何用处。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与无奈: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作为女子,得不到重视;二是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预设二: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这一句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通过想象天帝对自己的问候,流露出渴望得到关心的心理,同时也暗含了现实中皇帝自顾逃亡的事实。
5、结合词人的现实经历,你认为李清照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呢?
预设一:托梦表达渴望,现实生活中的李清照孤独痛苦,因为国家沦陷,丈夫去世,生活颠沛流离,她孤苦一人,无人关心,所以她托梦表达自己的渴望,希望得到关心和温暖。
预设二:托梦寄情,现实生活中李清照迷茫、无奈,可是,她的心绪无人倾诉,于是托梦寄托自己的情感。
预设三:托梦言志,因为李清照对现实感到不满、无奈,她的空有诗才却得不到施展,于是以梦来寄托自己的志向。
小结:原来,梦幻的背后是迷茫,雄奇的背后是艰险,所以梦是奇,现实是悲,现实的无奈、悲苦、迷茫只能托梦得以寄托,梦是现实的求而不得。
6、指导朗读:读出无奈、迷茫。
四、言志,解梦
(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一句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我要乘着九万里风高飞远举,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一叶小船吹到仙山上去吧!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李清照为什么要去仙山呢?
“三山”指仙山,仙山代表着自由、光明、希望、温暖......仙山寄托着李清照的情、李清照的志、李清照的渴望。
2、你从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明确:面对生活的无奈、迷茫,继续去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境界,可以看出她的执着和不屈。
3、生齐读,读出词人的不屈与豪迈。
(二)当代学者梁衡曾说:“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生自由探讨)
预设一:
认同,封建时代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易安不仅生活在封建社会,而且还生活在乱世之中,颠沛流离,更加造就了她的悲剧,所以我们在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读到一个字“愁”。
预设二:
认同,因为易安有梦想,有追求,若是像世俗女子那样,她本可以选择安逸过一生,但她却选择摒弃平庸,活出风骨,这既是她的悲也是她的独特之处。
小结:是啊,她以一己之身求家国大事,以女子之身,求人格平等,摒弃平庸,所以才与众不同。
(三)回顾易安的一生
少年时,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无视世俗礼法,自在快乐,16岁,秀笔一挥,一曲《如梦令》便已流传千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出嫁后,他有志同道合的丈夫,“赌书消得泼茶香,但是只道是寻常”,小别离,她大胆表露相思意——“东篱把酒黄昏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27年,金兵入侵,她和丈夫被迫南渡。“孔梦长安,记取长安道”,古国从此只在梦里,但她柔弱的身躯却未曾屈服,乌江畔她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29年,丈夫病逝,多年珍藏的金石古玩几乎失散殆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都离他远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历经风涛,身若漂浮,她依然渴望展翅,1130年,她写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结束语:这就是李清照,于缠绵哀婉中透露着执着坚毅的阳刚之气。她的诗,她的词,她的梦,都是她的情,她的志,她的渴望。在她的梦里,有雄奇的景,有执着坚毅的志。李清照以梦为舟,以梦为帆,飞向她梦中的天帝,这就是不一样的李清照。
五、作业设计
课外拓展阅读:
李清照《漱玉词》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六、板书设计
【教师简介】
成黎:娄底三中语文教师,曾获娄底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语教初心:我想成为一名幸福的初语老师,用我对语文教学的热忱去感染我的学生,让语文更深入学生的心。在这条路上,我愿深耕细作,殷勤不倦,向内而生,向外而长,不断进步。
转自:“彭英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