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写作中活用校园生活素材

2023/4/27 10:26:22  阅读:130 发布者:

浅谈如何在写作中活用校园生活素材

摘要:初中生写作缺少素材,写作缺少真情,教师淡化作文教学,作文的写作成了学生最害怕的事情。其实,校园生活充满着素材,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校园素材,运用校园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进行写作,克服学生写作过程的素材陈旧,无话可写等现象。学会把校园生活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体验、熏陶来感染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把校园生活与网络连接,丰富写作范围。

关键词:校园生活 素材指导  写作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要引导学生属于自己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从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积累校园生活方面的素材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同时热爱自己的校园生活。

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写作时缺少素材,老是感觉自己没东西去写,更没有特别丰富的生活经历去创作,即使是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因为缺少素材面对写作无从下笔。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对身边天天接触的学校生活这方面的素材熟视无睹,反而觉得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什么可写,作文缺乏真情趣。加上实际写作教学中不少教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而忽视了学生从身边寻找素材,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发现生活素材并进行写作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发现,用心去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诉诸笔端,形成自己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对在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也让作品充满生活气息。

第一、学会从校园生活中捕捉素材,积累素材。

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作文竞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学生也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可以展示出每一个学生家庭的教育,个体之间的性格的不同等。这都需要观察才能得到,若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人与人的高兴的细节,有些同学手舞足蹈,有的同学哈哈大笑,有一些用手掩嘴等;任课老师上课的表情,也会千变万化,有的脸上肌肉抖动,有的讲课时嘴角微笑,有的眉毛紧促。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每天都会有很多让我们惊讶的事情。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只要细致的观察,学生才能把事情写清楚。也只有细心观察,学生才能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充满生活气息。因此,教师要有目的进行观察指导,有计划、有条理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小事入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等,用耳朵去观察各种声音,学生读书声、窃窃私语声音,教师讲课声音,窗外风声,下雨的声音等,用心观察生活,从感官的世界认识生活,细细体会。从根本上捕捉创作灵感,开启习作源泉。

第二、指导学生把校园素材和文本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语文学科中很多知识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启迪、熏陶、感染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认识作者怎么观察生活与评价生活中得到启发,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的感情,那是极个性化的,不能够复制、也谈不上学习,却可以感染,可以唤起阅读者相似的体验,从而产生共鸣。这些共鸣也许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之源,作品中主人公的的遭遇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一个认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来指导自己,学习他们性格中的一些方面,用心去观察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生活,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用眼睛观察知识浅层的理解,真正的感悟、熏陶还需要用心观察,这样才能让自己受益匪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心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生活和语文教材联系起来。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我们将会发现,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很多都与生活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文本中的素材和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如何积累素材,比如教师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学生欣赏到百草园的美景时,我们校园的一角也是一片美景,也有无限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有会发现美景的眼睛,布置学生课下到校园中发现美景,然后课堂进行交流,之后写成文章,交流学生的习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这类文章很多,教师学会选择,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进行交流写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校园生活和文本巧妙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对写作技法的指导,学生的习作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第三、指导学生用好素材,写以致用。

叶老说:“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了一种经验,一种意思,觉得它和寻常经验、寻常意思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生活的标记,备将来需用的时候查考,这才提笔写文章。”由此看来,写文章是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我们进行习作指导,让学生运用好这些素材,明白语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校园生活,去观察周围的事事物物,感悟人生。并把它当成生活的习惯。

素材来自生活,学生有了素材之后,怎样把这些素材编织成一幅优美的艺术品呢?教师的指导将显得十分重要,在学生习作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对谋篇布局、结构、照应等一些技法进行指导,这是文章的骨架,因为积累的素材是血肉,他需要骨架的支撑。不同的文体习作时候,会有不同的技法。比如我们在教学生游记时候,就要对移步换景的技法指导,我们在写人的时候,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怎样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怎样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说明文中采用怎样的顺序,议论文中采用怎样的论证思路等。这些技法对写作骨架的支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积少成多,积水成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写作也是这样,多读、多写、多记对语文学习特别重要,我们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们要学会把这些素材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把校园生活中的素材积累起来,进行写作运用。

第四、引导学生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写作展示,达到学以致乐。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如果仅仅依靠课堂训练校园素材的积累,可能长时间下来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只是把积累校园素材和写作当成是一项任务去做,甚至随意找一些别人的素材照抄下来应付,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很有可能大大降低的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造成前面的努力功亏于溃。

我们思考出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遍存在,学生写作也同样要与时俱进。我们训练过程中,如果把QQ空间和手机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形式利用起来,为学生作文创设宽松环境,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更为方便的去记录每天在校园发生的故事,为日后的写作提供更好更多的写作素材。

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自好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赞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还可以让他们把写作当成自己真正的兴趣长期坚持下来。因此我们还利用家长和老师、同学在微信群实施相互给学校学生的作文“点赞”“送花”“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投稿兴趣。让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互动起来。最终达到写作长期有效地良性循环,也就是学以致乐的目的。

总之,在校园中,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团结互助同学情谊等。这些让我们学校生活充满回味,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校园与生活,校园与网络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把学习和校园生活进行结合,必将使语文写作教学走进一个“柳暗花明”的天地。

转自:“马瑞霞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