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4/27 10:15:51  阅读:115 发布者: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谓厚积薄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现实为,学生们从开始学习写作,到初中也有好几年时间,但每到写作过程中,总感觉无话可写,写作往往不是享受,而变成了学习语文的负担。教师困惑,学生烦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要有自己的反思,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其中,读写结合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语文的途径。笔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一、 教材为本,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有彼此独立的语言活动,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体验从未停

止。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读与写的联系,注意发现写作过程中的隐性因素。把读写结合贯穿到语文活动中。阅读过程中对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中学选的文章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是极好的写作范文。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生精读文章时,很多角度都适合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比如选材、谋局布篇、遣词造句、修辞等。这些都将是学生仿写的典范,都有很多的仿写点。教师备课过程中要上与思考,针对每一课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训练。

二、整合教材,有效指导

语文教学过程,教材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语文教学又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范本。要学会对同一内容教材进行整合,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以一篇带动多篇,发现一些共同之处,然后进行指导。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他们具有相似的思想感情,相似的写法特征等,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教师学会把这些课文进行整合,以一篇带多篇,发现他们共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进行写作指导。也可以对一个作家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学习细节之处的仿写点。比如把朱自清的散文《春》、《荷塘月色》和《绿》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写文章细腻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在写景过程中穿插的修辞,恰如其分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等。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比如写春草的“”“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梅雨瀑的“”“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 “镶”字和 “钻”字对写作的润色,学习怎样把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然后进行有依据的写作训练,达到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有机统一。

整合过程中,学会把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比如关于母爱的文章,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我们可以朱德的《我的母亲》进行整合,学习通过一些小事来表达母爱。并且和生活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做的一些小事进行整合。全面了解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是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人的文章写作。

三、学生为主,有效防写

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一无所获,这并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所以,语文的读与写必须让学生动起来,以学生为主,进行切实可行的读写训练,让学生有所得。

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把阅读和写作分开,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中悟读,把读与写看做是一个整体。课堂上,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解读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只有亲身实践了,才能活学活用,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切实的提高了。教师真正把语文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

总之,语文的教学必须切实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长。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切实的提高起来。也是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转自:“马瑞霞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