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梳理杜小康内心变化的过程,感悟“成长”的含义。
2. 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欣赏小说包含诗意的语言。
导入:“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杜小康的的孤独生活。
小说链接: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过渡语:《孤独之旅》的出场人物只有杜家父子二人,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
一、文章梳理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概述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提示: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的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过渡语:那么怎么理解杜小康的“孤独”呢?
二、理解“孤独”
“孤独”的含义:
1.情感世界的孤独(失去交流的环境)。
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2.面对自然环境的恐惧。
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3.对未来前途的恐惧。
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过渡语:夜晚是孤独的,但可以仰望宁静而美丽的星空。长城是孤独的,但它见证了民族的磨难与复兴。杜小康是孤独的,但他的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
三、感悟“成长”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从害怕孤独、逃避孤独到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分担责任的蜕变和成长历程。
过渡语:作家曹文轩有这么一句话:“生成美的途径尽管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并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径就是描写风景。”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处处流动着鲜活动人的景物描写。
四、景物描写
1.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3.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4.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5.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明确:1.茫茫”,是一片白色,给人一种空而远的感觉。这种空而远,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的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已成为遥远之物,眼前“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匹周只是草滩或者注地,已无一户人家”,重要的是因为内心对前方的然与恐惧“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少年心中离开麻地之初的心情正眼前的这一片茫茫的水色,迷茫与害怕暴露无疑。
2.当到达目的地芦苇荡时,眼前的“如绿色的浪潮”瞬间就惊住了杜小康。为什么?难道他真的没有见过芦苇荡?显然不是的。这只是他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如此孤独的心境下、在如此对前方迷茫的情况下,看到过这给人强大压迫感的绿潮般的芦苇荡。“直涌到天边”:生机勃勃、无边无际,似乎芦苇铺天盖地而来,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如万重大山围住”让人会有窒息的感觉。“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正反映了杜小康内心的巨大恐惧感对其心灵的包围与绞杀,也正是强烈的孤独感几乎压垮幼小心灵世界的生动写照。
3.连用四个“黑”字,黑色代表阴沉。天黑、河水黑、芦苇荡也成为黑海,这三样是肉眼可以观察、可以感知的,但是“风也是黑的”显然跟前面的不一样。因为风是无形无色的,黑色的风不过是杜小康在这样的环境下由意念、心绪所引发的想象。或许,此时此刻他所看到黑色的东西还远不止风,甚至他的世界都是黑色的。这种体验对一个纯真而向往阳光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巨大的伤害,但正因为这一场肆虐的暴风雨,杜小康才从害怕孤独、逃避孤独真正走向了勇敢、坚强和担当。
4.蓝色是亮色,给人一种澄净明亮的感觉。“蓝成这样的天空”,不仅是雨过天晴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杜小康此刻的心灵色彩,经过与暴风雨的搏击,在恶劣的环境中独自寻找失散的鸭子,他已经成长了。
5.而作为杜小康成长见证的鸭子们“也长大了”,羽毛的鲜亮、稠密,蓝羽、紫羽的漂亮闪光,均呈现出绚丽明亮的色彩。同时,一个“也”字,把动物与人之间那种和谐、温情也表现出来了。
过渡语:它们的出现都融合了人物的主观情绪,或悲或喜、或明或暗都与人物的生命情调、心灵色彩息息相关,带有人物的感情与温度,因此,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是诗意化的。
五、诗意语言
基本解释:“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富有诗意”
“诗意给人以美感或有强烈抒情意味。”
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者注重对色彩的描绘与搭配,借色彩的感性形象去呈现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文中正是通过茫茫的一片水色、绿色浪潮般的芦苇、黑色的暴风雨、风雨过后澄澈湛蓝的天空等景物以及色彩的不断变化而逐渐推进、渲染主人公的“孤独之旅”。
总结:对于杜小康而言,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一份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浸透着孤独感的一切,既困扰、磨难过他,也教养、启示过他。经历过"孤独之旅"的油麻地的少年杜小康,一定会长大成人。
推荐阅读:课外阅读《草房子》,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看看杜小康后来又有怎样的经历。
转自:“马瑞霞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