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万物生,风暖踏新程。为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本)》和《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与研究,提升区域学科教学质量,4月12日,锡山区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研讨暨“雏鹰成长营”第二次研修活动在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五个板块的内容:导师课例示范、说课评课、学员成果展示、专家讲座和研修班工作布置与总结。
聆听课堂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张心一老师执教了四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复习课。张老师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借三个问题:Who draws in the park? What can they see in the park? What can Tim draw? 来复习Story time; 创设Rainbow Park的大情境,以chant ,talk, read等环节,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并在复习 “旧知”的同时,自然而然引入 “新知”。最后,张老师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落实到质量提升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同时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李红老师执教的是五下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复习课。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
李老师在单元主题的情境下围绕“Doing housework”展开教学。在复习story time中 Mike和Helen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入劳动相关的内容,并巩固运用现在进行时相关句型进行语言表达。在此过程中将Checkout time两个板块的内容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对这一部分的语篇进行总结“Doing housework makes them happy. Helping parents makes me happy.”等。然后引入《劳动课程标准》,通过视频分享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进行配音,尝试语言的整体输出。之后引入国外孩子的家务清单学习更多家务活动,同时开阔眼界。最后小组合作完成倡议书,进行主题写作和汇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通过学生互动交流,劳动课标的引入以及专家对于家务劳动的意义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做家务的意义和价值,梳理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主动承担家务劳动,锻炼劳动技能的意识。此外通过倡议书、分享家务劳动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意识传播开去,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顾云老师的执教内容为六下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 (Story time)。顾老师在课堂伊始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和学生一起谈论Beijing和London的景点和美食,通过复习引入本单元的课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复现已学知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对于语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白,如:对于Mike,顾老师抓住back一词,让学生思考Mike回伦敦会做哪些事呢?会像一位游客一样游览景点吗?对于Liu Tao, 顾老师补充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动物园,101大楼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运用核心句型Will he …?进行猜测。顾老师还补充了Wang Bing这一人物的桂林夏令营之旅,帮助学生初步运用本文中语言谈论自己的假期计划。
本课的语篇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顾老师的教学充分关注到了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等。如,在顾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知道可以用Where引导的问句去开始一个话题,可以根据自己对话题的了解用Will…?去猜测,通过That’s great/wonderful. 等评价性话语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倾听者,让对话更加流畅。
同时,顾老师贴合文本来提炼主题意义,通过不同的人物,学生能对假期计划形成三个层次的价值判断:Plans to be with family make us happy; Plans to be with friends make holiday wonderful; Sometimes we need plans to be alone.
说课评课
张心一老师围绕“温故知新”与大家分享了备课过程中的思考。首先,通过内容整合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单元重难点。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情态动词can的相关语法知识,由单句学习过渡到对话练习,最后生成长话轮对话。在此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理解can的语用功能,学会在情境中有效且得体表达英语语言。“温故”与“知新”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新”是指能力的“新”,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知新”,就是需要教师对话题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引导学生利用话题串讨论公园环境、活动,适时拓展相关词汇与表达,帮助学生更有逻辑、条理地进行对话,符合真实表达的顺序,从而使学生在“知新”的过程中自然产出、习得语言。
李红老师阐述了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注重由点到面的词汇教学,形成词汇串,重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完整输出语言,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从说到写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自觉做家务的意识,引入国外孩子的家务清单,让学生比较并发现中外劳动教育起步的早晚,并结合TED专家宣讲视频和网络视频平台的简单介绍,科学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行动感染、带动他人做家务。
顾云老师阐述了在设计学生活动前要仔细分析what、why和how,提取文本中的真实元素并投入到常态课的设计和把握中,体现主题意义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抓住文本中已学旧知如go back to等,帮助学生解读、探究现实意义和理由。顾老师指出:教材文本中有很多留白,供教师补白和充实,比如补充学习台北相关知识,关注学生谈话技巧的训练,形成a nice guessing的学习氛围。同时还抓住文本中的呼应句That's wonderful!引导学生发展成为对话的倾听者,适当拓展其他形式的计划如reading/sports/study plans,关注全体学生素养。
随后,张泾实验小学的钱丹凤老师结合三节课例向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顾云老师的课例从时空上给了大家很多启发。学生会听、会思考、会互动,能与老师进行自然推进的话轮,这是英语教师最应该提炼的一项基本功,课堂的话语权属于学生,教师要设定好框架,找到点,寻好路,给予孩子思路。同时她还提出,融合最关键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也不是给教师增加负担,其目的是减负提质,所以融合有时候是减法,有时候是除法。
她认为张心一老师的课堂中,难点再突破,题型全覆盖,微语境有对比,重点更突出,将平时很容易忽视连词but, and,代词it, them的用法,在微小的语境里都展示得很细腻,学生通过复习课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张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主语境大情境下融合资源选择和融合方式形式的一个很好的优化组合。
而在李红老师融进了多模态的语言资源,达成了这节课劳动技能拓展方面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最后形成的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劳动能力,给我们新的复习课的走向样式。
钱老师期待今天的关于课内外资源的融合的问号能变成钩子,哪个地方能勾住大家继续往下想,继续去碰撞与交流,这就是这次活动的意义。
来自张泾实验小学的成长营学员唐依怡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基于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对于教材进行重新审视,Story time板块的上法不再像之前一样只局限于教材,而是需要进行资源融合。融合是为了让学生习得更多的知识,首先要找准整堂课的定位,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是希望通过一节课,看学生能学到什么。其次,怎么融合要看课堂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内容选择要基于生活经验。
学员成果展示
下午,第三组的学员们对于单元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和精巧的单元素养蓝图建构。围绕单元主题“Be a better helper”, 分解为四个课时:学生由家庭生活中的“Help our parents”树立需要分担家庭劳动的意识;到学校场域里的“Help our schoolmates”,了解不同年龄阶段适合的劳动,落实主动承担学校劳动的行为;再到延伸至平时社会生活中的“Help others”,激发社会责任感,学会在生活中给他人提供有效帮助;最后回归到“To be a better helper,a brighter me”,助力学生形成积极劳动,提升技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帮手的生活态度。各子主题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随着辐射面的逐步扩大,学生不断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与感悟。围绕单元主题和子主题,各课时的教、学、评都围绕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生长。
专家引领
随后,查桥实验小学的吴智丹老师为我们带来《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探究》的讲座。
吴老师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基于学生学情、教师业务提升以及学校课题的需求,展开本次探究。接着结合具体案例,从前期设计准备和初探经验,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备课过程中的宝贵建议。吴老师从课程目标、单元主题、单元内容分析、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四方面谈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奠基作用。然后从英语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出发,指出它们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助力非常大。最后吴老师强调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之间关系密切,在单元教学中必须落实到位。
隆亭实验小学的陈亚敏老师以Story time与绘本的融合教学为例,为大家带来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内外融合教学实践》的讲座。陈老师从三个方面很好地解疑了大家对于“融合”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要融合?陈老师从新课标及教材两个方面进行了回答。由于教材是滞后于新课标,旧版教材和我们课标之间的匹配度不够的问题。我们需要用“融合”去补足这些空白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理解、认同、表达和践行主题。
其次,融合什么?陈老师说到我们要去寻找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跟主题意义相匹配的真实的、完整的、多样的英语材料。如绘本、诗文、电影、歌曲等都可以进行融合。
第三,怎么融?陈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答。一是找准融合点,我们可以基于单元主题,语言知识,基于阅读策略和文化元素选择材料。二是把好融合脉。老师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体量,选择合适的材料模态,选择合适的融合的时机,设计合适的目标任务来进行融合。三是提升融合效能。陈老师以六下《Unit8 Our dreams》、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和顾云老师今日呈现的六下《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等课为例进行了探讨。如在教授Story time时,语篇教学应该以story time为主,绘本肯定是为辅。我们要认识到绘本的作用。绘本可以帮助学生来发现主题、认同主题、深化主题和表达主题的。因此,根据主题理解的需求和绘本内容的篇幅,我们要对绘本做一定的删减、重组和整合,采取泛读的种形式,用核心的问题与任务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主题意义的学习和领悟。
活动总结
活动尾声,成长营导师张心一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成长营主持人杨敏老师延续“课内外融合”这一主题,向学员们讲解了一些融合的原则与策略,期待学员们接下来的精彩表现。
学员收获
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张沁奕
听完张心一老师执教的四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的复习课,我受益颇多。首先,复习课要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本堂课围绕park展开,包含things in the park以及activities in the park,从单句,对话,到语篇对话,层层递进。即使在复习语音的部分,张老师也紧密结合主题进行教学。其次,复习课要关注知识的关联梳理,本堂课围绕情态动词can的用法,融合课内外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先进行语言知识的梳理总结,再通过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另外,复习课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通过拓展单元的话题内容,例如:slide,go boating等,形成话题链、话题串,帮助学生形成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英语表达,这些都是我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学习和践行的。
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 蒋玲芳
今天,在张泾实小开展了锡山区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研讨,暨“雏鹰成长营”研修活动。我聆听了三节课,获益匪浅。其中,东亭实小的李红老师执教了U5 Helping our parents的复习课。本节课的主题是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本节课整体是基于单元主题进行复习,围绕“doing housework”贴近学生生活,融入了大量学生资源。通过引入劳动课标,通过多模态的方式如视频、照片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活动和感悟,并且通过dub等方式尝试语言的整体输出,词汇由点及面,层层递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文化意识方面,李老师引入了国外进行家务劳动的年龄表,对学生有一个文化冲击,学生发现国外培养孩子劳动的年龄从很小就开始,使他们能够提升自觉做家务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中还加入了学生做家务的顺序、方法等策略指导,学生在本堂课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劳动意识,并且通过自觉地行动来带动身边的人有社会小公民的意识和行动力。
“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教学的主题,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不仅是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习得多少知识,要更加会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以一种健康、积极的状态投入其中,从多方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顾晨晔
顾老师个人素质高,课堂驾驭能力强。课堂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个人经验导入,带领学生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光。从大单元意识出发, 关注教材前后内容的整合和融会贯通, 在教学Mike的plan时,联系了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At weekends中的内容。其次,顾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在对本课一系列有关将来时的疑问句教学时,顾老师渗透了话轮转换和写作技巧,如:“Where will he go is a great way to start a conversation”;“How about you is a great way to exchange the turn”;“That sounds great makes the conversation complete”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思路清晰,引发学生思维。
再者,顾老师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明确计划的内容和制定原因,课毕学生都可以用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问出关于plan的问题。学生最终输出个性化的生活计划。在引导学生制定好的旅游计划时,则输入了大量的中国特色城市、名胜古迹、美食和文化,关注课内外资源的有效融合。在师生问答中,顾老师分发了美丽的城市明信片给学生,让学生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感受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愈发热爱伟大的祖国,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康琳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整体教学品质课,并聆听了吴老师和陈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感受很深。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堂的一些学习体会。
What:什么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内容为教学核心探究主题意义,教师根据教材课本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打破单元顺序,针对教材课本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拓展,让知识更加连贯,有系统性,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升。
Why:为什么要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帮助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学生能够以单元为整体感知英语知识,使英语知识具体化,加速学生英语语言掌握的能力。创新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英语单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度感受单元的主题意义,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最终鼓励学生将英语知识应用至实际生活 中,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How:怎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明确单元主旨,探索单元主题意义。以五年级下《Helping our parent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合理展开分析。比如,在本单元中,主要围绕“帮助父母做家务”这一话题展开教学,以学生熟知的家务话题引出教学主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单词以及关于现在进行时态语法的同时,结合单元内容深化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意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初步了解单元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在开展教学时减少对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中。
制定单元目标,规划主题意义。以五年级下册《Helping our parent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家务”入手引入教学知识。其次,围绕学习方法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后,围绕情感价值制定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家务,从而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勤劳、乐于助人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单元教学,深化主题意义。在明确单元主旨与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单元教学能够深化单元主题的意义。
注重单元评价,升华主题意义。教学与评价两者相辅相成,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学习上清晰的认知。教师需要利用单元评价环节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从而升华单元主题的意义,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我们应认真践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主题意义探究下,思考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发展需求,深入探究单元主题的意义,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达成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的。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殷贺凡
今天有幸聆听学习了吴智丹老师关于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的讲座。吴老师从研究背景出发,从新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师业务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的必要性。接着用六上 Unit 2 Good habits课例向我们分享了学校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吴老师朴实的话语,真情实感的表达让我颇为感动,颇受启发。
通过学习,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我认识到以下几点。一、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石。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要挖掘主题意义下的育人价值。不仅使学生学科能力得到发展,更要促进其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等方面共同发展。二、单元整体教学要不断探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在教学实践中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三、单元整体教学中把握好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学业质量标准与核心素养学段目标有共通之处,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课堂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使质量提升工作事半功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贯彻以上理念,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不断突破提升。
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陈香
今天有幸聆听了隆亭实验小学陈亚敏老师带来的讲座《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内外资源融合实践探索》。陈老师以“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三个问题为引领,给予了我们专业详实的指导。
在新课标颁布的背景下,我对于课内外资源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了然于心,但对于到底该如何将课内外资源有效融合起来始终存在疑问。陈老师以Story time板块和绘本融合教学为例,指出在融合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方面:找准“融合点”,把好“融合脉”,提升“融合效能”。她还对每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指导和实例讲解,教师在课前、课中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绘本资源。此次讲座为我在课内外资源融合实践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我会以此为契机积极投入实践,从学科本质出发,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精心融合课内外资源,让课堂成为“提质增效”的主阵地!
转自:“锡山区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