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理念引领新征程 新时代展现新课堂——宝安区音乐学科现场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

2023/4/26 17:27:11  阅读:115 发布者:

新理念引领新征程

新时代展现新课堂

——宝安区音乐学科现场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落实美育核心素养指向,推进音乐课堂高质量发展。46日,在西乡中学高中部开展了2023年宝安区音乐学科“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的现场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杨健老师,教育部高中音乐课标修订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主编程建平老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王翔云老师,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艺部主任、音乐教研员白姗老师、宝安区音乐教研员曲晨老师作为指导专家参与活动。

课堂展示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与内容要求,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音乐核心素养,融入思政内涵,打破学科边界,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达成育人教学目标。

首先由深圳市西乡中学高中部的赵瑞老师将教材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二节《共筑中国梦》进行单元整合,她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突显深圳的特色的《御风万里》和《春天的故事》两首作品进行教学。赵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同时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素养养成,并通过这两首作品的学习,锻造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节现场课例,是由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的侯林栋、张海萌两位老师带来的《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通过合唱作品《你是这样的人》,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运用正确的咬字吐字,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去演唱这首作品。并通过歌词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辙押韵”,培养学生和谐相处、齐心协力等良好品质。

专家点评

 这两节课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与音乐思想内涵展开,在音乐参与和音乐实践中,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元以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现场的专家们对本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并对本次活动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教学环节、落实核心素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

王翔云老师

王老师认为高中音乐的教学应该以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中心,教师们应该善于在音乐交流中,运用音乐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增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音乐实践。

通过现场展示的这两节课,王老师给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四点中肯建议:

1.课堂的本体在学生,我们要从音乐的艺术表现特征出发,多感官让学生真实体验,吸引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2.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音乐的学习体验,上升到音乐作品的理性的认知与分析,增进音乐的素养培养;

3.教师应关注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理清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主体方向;

4.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任务的养成,高中音乐的聆听要体现音响的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如:题材、体裁、旋律等等,通过聆听、分析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课中要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为环节而环节,要有具体的学习任务。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

杨健老师

杨老师以教学设计为抓手,对教学方案中的理论依据、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做出了几点要求:

1.教学方案就是教学理念与思路的呈现,我们应当注重教学设计,预设课堂环节,预判学生反应。实现课堂有导向、深度的生成;

2.理论依据我们到底应该思考什么?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入手,了解党和国家的美育政策、知道行业标准和执行依据以及学校对社会的承诺。这些都是指导课堂的基础,我们要把政策、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3.教材内容应该横、纵向关联、分析,融合教学形式。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它是为素养目标服务,核心的是让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4.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师不应去迎合学生,而应该去引导。我们应该以音乐要素为主体,通过音乐要素、体裁、题材、风格、作曲技法等激发学生兴趣。这也是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塑造过程。教师应多思考,我们传递的是思维方法,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中音乐课标修订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主编

程建平老师

    程老师对于课堂建设提出了三点要求:

1.着力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材给老师发挥空间,教师更应关注学业质量要求,倒推教学目标,以评促教。

2.注重大单元设计,突破传统欣赏课,从音乐的角度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有指向性的教学,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3.品质教育、品质课堂,要求教师要能驾驭教材,通过教学观察,以三维目标为抓手,渗透核心素养。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艺部主任、音乐教研员

白姗老师

白老师认为探索音乐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它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我们在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价值:

1.在教学评一致的情况下,教学路径设计怎样由知识点走向关注到核心素养;怎样由课时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设计;怎样由学科特性走向学科融合的探讨;怎样由学科逻辑走向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景素养提升。

2.课上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强化学生主体,并要落实学科质量观测点,用学科语言做出科学评价,由关注结构评价走向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3.我们教师要有统筹观,科学设计、构建优质音乐课堂,优化课程内容,以大主题、大任务为中心,对教材的分析、整合、重组、开发,形成每个单元每节课主题的探讨,促进课堂教学增效提质。

4.我们应从双基的三维目标迈向核心素养目标,在双基支撑下,落到音乐本位,突出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

音乐交流

深圳市西乡中学严剑华老师还向在场的老师们介绍了学校音乐(舞蹈)特色与骄人的音乐高考成绩,并为大家解读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章程。后由音乐科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钢琴、声乐的个人才艺展示,他们以专业的艺术水准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天神赐粮》

声乐:刘玉峰   钢琴伴奏:林雨璇

《一首桃花》

声乐:高红艳   钢琴伴奏:陈欣欣

专题讲座

活动最后部分,由教育部高中音乐课标修订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主编程建平老师做的题为《基于课程综合的教学思考——以音乐学科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艺部主任、音乐教研员白姗老师主持。

程老师就艺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策略指导和经验分享,进一步带领老师们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的方法路径。程老师就如何理解课程综合、艺术课程为什么要综合、以及课程综合的实施与重点把握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高度分化到课程综合

程老师从综合课程的起源、内涵、分类、特征、指向、意义等方面,为老师们解读:随着人们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各门学科不断分化,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它分化了知识。我们培养学生应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学科综合它打破了艺术各学科课程的界限,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观点、方法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课程,将不同课程的知识予以有机结合和系统联系。通过课程整合的形式实现对未来人才综合能力及整体观的培育。同时这也突破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

二、注重艺术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深度,教学形式影响教学效度,程教授从艺术本体、艺术效应、教育发展、教学效用多思维、多角度进行解析,让老师们多方位了解艺术各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实践应用,将能触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艺术视野、增强立体感知的艺术课程有效融入教学主题及艺术实践中,发挥艺术综合的协同育人优势,他认为这是基础教育发展趋向,要让学生成为课程交界处的对话者和思考官。

三、综合教学的趋势与导向

课程综合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素养育人、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势在必行,程老师认为素养、综合、实践,三个导向将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理念,我们应有单元式教学意识,将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多元拓展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综合是提升人才综合素养的课程改革焦点之一,也是一线老师们不断教研的现实课题,要因需而至,因课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课程综合的协同育人效用。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艺部主任、音乐教研员白姗老师对讲座进行总结:首先感谢程教授,他对艺术课程学科融合的路径、目的、意义等为我们进行深度解析,并且有理论、有实例的讲授建构与实施,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同时她给予老师们嘱托:我们应将此次研讨取得的收获应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做一个有思想的学习者,内化到行动与课堂,适应新的艺术课程要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共同筑造宝安音乐课堂教学新局面!

专家们的解读与探讨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让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路未尽,行不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生根,美育教育也就进入了新的时代。宝安音乐教育将不断通过创新与改变,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重构新课堂,真正引领、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转自:“宝安区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