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展示 | 聚焦“问题引领” 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研探索与实践
2023/4/26 17:14:50 阅读:174 发布者:
聚焦“问题引领”
探索跨学科主题教研
— 宝安区小学数学“问题引领”研究展示暨河南省中原名师跟岗研修课程第七场活动 —
为落实区教科院小学教学研究部“夯实基础,学科育人,融会贯通”的教学理念,践行小学数学学科“深度理解 多元表达”的教学主张,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2023年3月31日上午,宝安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暨河南省中原名师跟岗研修第七场展示活动在红树林外国语小学举行。本次教研主题为“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高雅老师和张维国老师工作室的四位成员进行了精彩展示。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的陈燕博士、河南省6位中原名师培养对象以及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维国和高雅老师、宝安区各学校教师代表,齐聚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报告厅,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与交流活动。
精彩教学促提升
——有趣的课堂,有“数学味”的设计——
-01-
高雅老师:《分一分(一)》
活动伊始,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高雅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示范课例《分一分(一)》。高老师借助数学绘本《猫咪的一天》,创设了有趣的情境,精心地设置了问题串,在情境导入后提出了核心问题“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引导学生经历表示一个苹果“一半”的过程。当准确理解了的意义,学生就能举一反三,用多种方式来表示它,并能借助这种方式去认识其他分数。整节课结合面积模型和操作活动,注重让学生经历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多元表征中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站在儿童的立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体验。
-02-
刘潇然老师:《“数”说跳绳之开题报告》
刘潇然老师引导学生以类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对跳绳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让他们以“小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丰富了学生的研究体验。本节课,通过设计小组汇报,组间交流和专家点评的三个环节,在第一课时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初步研究方案后,引导学生经历讨论答辩完善方案的过程,以期后续的研究中能更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借助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创设生生对话的时空,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对“真问题”进行“真研究”的深度思考过程。
潜心教研促提升
——不同的模式,探寻教学的路径——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该如何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应该如何开展与实施?在展示课例之后,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冯皓妍老师、黄晓晴老师以及宝安区裕安小学的黄力老师围绕“跳绳中的数学”这一内容的教学,从研究背景分析、单元主题框架设计、研究实践过程分享等不同角度对“跳绳中的数学”综合实践单元研究进行了分享交流。
-01-
黄晓晴老师作《“数”说跳绳》单元研究的背景分析
首先,黄晓晴老师从选题缘由——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等角度对“跳绳中的数学”综合实践单元研究进行了背景分析。着重从“为什么选择体育项目、为什么选择跳绳运动、为什么要用数据说话”三个方面阐述了主题选定的缘由,旨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感悟数学在体育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02-
黄力老师作《“数”说跳绳》单元研究的框架设计分析
接着,黄力老师从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主要过程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跳绳中的数学”单元主题研究的框架设计。黄老师从一核四能入手,就《“数”说跳绳》的的活动设计是如何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黄力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小课题的研究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研究者”的身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培养学生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冯皓妍老师作《“数”说跳绳》单元研究的过程分享
冯皓妍老师着重分享了“跳绳中的数学”综合实践单元研究的实施过程和一些精彩的课堂切片。从3月17日的第1课时话题启动,到3月29日的第4课时成果发布。学生经历了“围绕‘跳绳’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用数据的眼光分析问题——调动不同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在真实的“与体育老师协商测量方案——优化测量方法——完善研究方案”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在体育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在教学的最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再次彰显了整理数据、用“数据”说话的价值。同时,冯皓妍老师也代表团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与专家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讨论。
互动研讨促提升
——智慧的碰撞,彰显团队传承的力量——
在研讨互动环节,老师们就“学生的自主分组与教师的预想不同时,教师是否要介入调整”、“新授课时间与课堂练习时间的把握”、“怎么让这种主题学习类的课堂更具数学味?”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北师大教材编委、河南省中原名师培养对象位惠女老师,对本次展示的综合与实践内容如何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很好的建议与精彩的指导。
在专家指导环节,华南师范大学的陈燕教授针对团队提出的困惑进行了解读,并对本次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形式大为赞赏。陈教授认为,一线教师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也可以聚焦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以“小研究者”的身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研并进,逐步培养学生用新思维的方式去学习,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使得课堂活动从“虚而假”变成“实而真”,这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
在本次活动的总结环节,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维国老师对大家在本次展示中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老师认为,跨学科主题综合实践研究,能够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在研究中感受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希望有兴趣的学校组建研究微团队,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聚焦一定的主题内容,立足数学学科,开展深度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探索,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扬帆起航启征程,乘风破浪续新篇。本次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远未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更多优秀的老师能挖掘潜力,挑战自我,争取获得自己在专业上的更大成长!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