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引领”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研探索与实践
宝安区小学数学“问题引领”主题教研暨河南省中原名师跟岗研修第六场活动(海城小学专场)
3月30日,宝安区小学数学“问题引领”主题教研暨河南省中原名师跟岗研修第六场活动在海城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既有海城小学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分享,也有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极大拓宽了老师们的研究视野,有效促进了河南省名师与深圳宝安教育的深度交流,激发了老师们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维国老师,他首先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来自河南省的各位中原名师培养对象,并对本场活动的议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海城小学
曾女英校长
《双S生长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在办学经验分享环节,曾女英校长详细介绍了海城小学“人人精彩生长”的办学理念以及“双S生长课程”。曾校长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展现了海城小学由顶层设计到课程具体实施的举措及成效。通过曾校长的介绍,大家清晰地看到,海城小学通过“双S生长课程”的整体系统设计,呈现出师生精彩生长的学校文化。即,以“双S生长课程”为推动器,以跨学科主题综合与实践内容为突破口,让创新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实现师生的精彩生长!
宝安区小数教研员
张维国老师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
张维国老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这个微讲座中,介绍了在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迭代变化。他结合《孩子王》这一电影片段,引导老师们思考,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为何要不断迭代发展,只有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张老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落实“四基”与“四能”的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学科育人落在实处。
正高级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叶建云老师
《课题研究的那些事儿》
叶建云老师从自身专业成长的故事出发,给现场教师讲解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它既是职评的必备条件,更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平台。叶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向老师们介绍了如何做课题研究。课题可以从自己的教学问题中来,也可以从专家的问题中来。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
位惠女执行副校长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位惠女副校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委,也是五年级的分册主编,在教研、教学以及学生研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位老师的讲座从“五只猴子”的故事开始。她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去反省传统,它就没有价值!因此,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也要打通实践与文本的联系,做会研究的老师。教师在做研究时,可以先从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开始。
接着,位老师从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策略以及教学反思的写作四大板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位老师认为,教学反思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什么是教学反思?位老师将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阶段,将教学反思的水平划分为技术合理性水平、实际行动水平、批判反思水平这三个水平层次。
教学反思的策略是什么呢?位老师结合《三角形内角和》、《街心广场》等课例,介绍了如何在研讨中进行反思,如何基于理论进行反思。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写作呢?位老师强调,对于教学反思的写作,应当以小见大,能够表述真实的所思所想,观点要具备针对性,真实性,思想性,创新性,生动性。
专家们分享的课程建设经验,课题研究策略,教学反思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干货满满,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3月29日上午,河南省沈建群和余国好两位名师走进海城小学,参观学校文化建设,观摩海城小学曹冰、陈烨两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并给予了精心指导。
曹冰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课例《什么是面积》。三年级的学生思维从一维到二维过渡存在困难,曹老师通过“找”“摸”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大小”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感受用方格比较的方法最好;最后,通过进阶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充分体会面积这一抽象的概念。
陈烨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课例《字母表示数》。整节课,陈老师用一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怎样用一句话把儿歌说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辨析,探索了青蛙只数和腿数的数量关系,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在课堂练习部分,陈老师除了安排基础巩固与变式练习,还增加了除倍数关系以外的数量关系练习,使进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课后,沈建群、余国好两位校长对课进行指导与点评,曾女英校长作总结发言。
沈建群校长
两节课都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素养。曹冰老师教学风格认真严谨,善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找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在教学上还可以强化“摸”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受。陈烨老师以儿歌为主线贯穿全课,通过引入、探究等活动完成儿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在练习中还可以增加多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与数学的联系。
余国好校长
两位老师有亲和力,语言简洁,肢体语言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两节课都是让学生先提出问题,老师再提炼出核心问题,并在小结时首尾呼应,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地。曹冰老师的课堂,学生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比较随意,对面积的感受可能不深,可以用涂色的方法,让学生形成面积概念的表象。陈烨老师的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体验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以及数量关系,从而发展符号意识和建模思想。
曾女英校长
海城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人人精彩生长,打造素养表新型生长课堂。数学课组聚焦用问题引领课堂,两位校长的点评对我校数学课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启发。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联合教研,交流学习。
成为好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铢积寸累,不断提高与生长的过程。本次教研展示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也为大家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化成长开拓了路径。期待老师们都能不忘初心,钻研教学,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创新,实现精彩生长!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