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小学数学“问题引领”
研究展示
暨河南省中原名师跟岗研修课程
(第一场至第四场)
三月初春,万物萌芽。3月27日-29日上午,宝安区小学数学“问题引领”研究暨河南省中原名师跟岗研修第一场至第四场展示活动在宝安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灵芝小学举行。
本次的研修课程,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维国老师设计。分享式教育教学的发起与倡导者任景业老师、深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的陈燕博士、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分册主编位惠女老师以及广东省刘占双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成员,分别以专题讲座、课例展示、互动研讨等方式,围绕研读新课标、校本教研、单元作业设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交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灵芝小学陈琼校长以及来自宝安区各小学的数学老师代表。大家带着日常工作中的思考与困惑,聆听专家的指导,感受名师的智慧,收获“拔节式成长”的喜悦。
·新课标,新理念·
第一场研修活动,由分享式教育教学的倡导者任景业老师主讲。任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创造思考与分享的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不断迭代更新,以适应孩子们的发展。任老师在讲座中,用丰富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分享式教育教学的理论建构及实施策略。
分享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思考—分享”为基本结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经验与方法,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问题,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被认可、欣赏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分享式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学生最初的学习阶段就能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在第二场研修活动中,深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老师分享了题为《关注课堂细节,积累教学经验》的精彩讲座。李老师以“如何评课?先看人再看课”入手,介绍了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哪些特点。继而引出“如何上好课”这一主题。
李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高度重视教学的三个要素:情境、问题和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抓核心问题,让核心问题能够停留在板书上、课件中,给孩子更多探究、操作的机会。教师要以组织者而非主导者的心态进行教学的组织,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交流,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以“隐形介入”的方式,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帮扶。
·新课标,新课堂·
01
第三场研修,由广东省刘占双工作室的两位优秀成员进行教学展示与研讨。
来自南山区文理学校的韦潞莹老师执教的内容是《1千米有多长》。韦老师以比划游戏引出课堂的开放式问题:1千米有多长?学生面对这个开放题,不约而同地想到,从短一些的长度开始研究。学生们围绕10米、100米、1000米三个长度分别进行研究。在体验10米有多长的基础上,推理想象100米与1000米有多长,接着回到学生熟悉的上学场景,结合走路、跑步、坐电驴、坐车所花时间的长短,进一步调动学生对1000米的生活经验,最后建立起1千米的量感。
02
南山区桃源小学的庄惠丹老师展示了《确定位置》这节课的创新教学。庄老师在整节课中,以寻宝游戏为大情境,以确定宝箱的位置为核心任务,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辨析中,学会了通过角度准确地描述物体的方向,在观察对比中体会到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此基础上,面对“设计航行路线”的开放性问题,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路线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让他们在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03
在第四场研修活动中,灵芝小学教学处主任孙明岩老师结合灵芝小学“跳绳节”的真实情境,开展《绳操表演》教学课堂,带领学生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借助点子图探究14×12的值观运算,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展示空间,接着引导学生用探索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联系对比不同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04
灵芝小学蔡梅老师沿着教材《分一分(一)》的三个问题将其任务化,结合2个小朋友分1个苹果的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引导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出现了实物、符号、数字以及图形等多样想法,接着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结合折纸涂色活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概念。
·新课标,新教材·
1.课例点评,把脉课堂
在课后研讨环节,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位惠女老师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秀教学素养,教师作为课堂规划师,让孩子们充分表达想法,整个授课过程串联北师教材的情境和问题串,是一个目标达成、素养落成以及孩子的学习过程。她认为,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儿童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再帮助他们往前走一步,深入发展思维,这是我们教师课堂指导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在场老师的深层思考与交流。
2.专题讲座,引领成长
新课标描绘了培育时代新人的蓝图,随后位老师作题为《新课标与教材对接的思考》讲座。她从新课标的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调整以及对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详谈新课标与教材的对接如何落实。最后她鼓励教师学习并领会新课标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用好现行教材。
·新课标、新模式·
灵芝小学数学科组长曾思老师以及刘行政老师带来了《“三阶六步”模式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研究》讲座分享。曾思老师深入介绍了灵芝小学“三阶六步”教研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整体结构,在教研模式的引领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刘行政老师以四年级《运算律》单元作业设计为例介绍了学校老师在“三阶六步”教研模式的引领下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研究。具体阐述了从对乘法分配律学生普适性问题的深究,到结合学生问题与新课标形成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框架,进而逐级突破结合关键问题设计基础性作业与巩固性作业,以期达到“作业赋能,减负增效”的整体性目标。
·新课标、新作业·
在专家点评环节,位惠女老师深度赞扬了灵芝小学优秀的教研模式以及成功的作业设计案例,同时也针对作业设计展开《作业,从幕后走向幕前》的讲座分享。位老师就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的现状”,“常规作业设计剖析”以及“单元作业设计特点、框架”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位老师还以二年级上册《测量》一个完整的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更形象细致地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流程。位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老师们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陈琼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总结,他对本次活动的专家和老师表达感谢,并提出针对学校老师工作的殷切建议和希望,以专家名师为引领榜样,学科老师紧密团结,共同探讨学习,引领专业成长。
本次“问题引领”研究展示活动,通过开展教学展示、课例把脉、专题讲座,老师们对于新课堂下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有了新的思考,也将继续推进新课标引领的教研教学,发展自身专业成长,更好的做学生前行道路上的引路人。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