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研究促发展,同研互学共前行
2023/4/26 17:07:42 阅读:146 发布者:
省实研究促发展
同研互学共前行
2023年初中教研总17期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4月14日,宝安区“薪火计划”初中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到广州跟岗学习的第六天,我们再次走进广东实验中学,继续开展听评课研讨交流活动。
同课异构,共展风采
广东实验中学吴锦涛老师执教
《基本经济制度》
吴锦涛老师
吴老师通过在学生展示项目式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其次,承接芯片企业案例探究和议题讨论,基于真实生活案例,运用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制定薪资标准,使学生感受不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时的评价情况;最后,从不同角度探讨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深情寄语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整节课有广度、有高度、有温度,使学生在情感升华中达到政治认同,体会到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课堂片段
海湾中学王玉婷老师执教
《基本经济制度》
王玉婷老师
王老师执教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招聘会为基本情境,课堂活动以两大环节进行串联。第一个环节是“职业之选”了解我们的工作单位。此环节用三个学生探究活动来推进课堂,引导学生感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以及作用。第二环节是“就职之后”了解我们的收入分配。老师将自己的真实案例改写成课堂研讨情境,通过四个活动任务让学生感悟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及优势。最后以小组交流明晰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课堂片段
评课交流,互学共研
课后,来自省实、肇庆以及宝安道法"薪火计划"的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评课。
深圳市松岗中学 叶芷珊老师
叶老师用了三个关键词进行总体的概括。授课老师的课程都是有意思、有格局和有深度的。情境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抓住热点,关注社会,以小见大,培养大格局和情怀;最后都落实了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宝安中学(集团)塘头学校 肖梨老师
肖老师用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第一,有生。以学生项目活动展示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体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第二,有情。以“中国芯”为线索,构建大情境,设置议题任务,实现知识线、议题线和育人线的统一。第三,有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升华,站位高,回归人民。
肇庆市颂德学校 彭剑影老师
省实“故事化教学模式”,以故事作载体,以新课标作依据,以议题作引领,在感知学情与考情的基础上,构建思维导图,链接时政热点,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
深圳市松岗中学 孙文莹老师
孙老师认为吴老师的课堂不仅落实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在议题故事的讲述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层层递进。议题的设计非常精彩,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以芯片故事贯穿始终,立足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广东实验中学 石晓芸老师
石主任认为两节课各有各的特色。吴老师的课是“大爱大我”,落实了“全人教育”,注重课堂的真情境、真体悟和真感悟,走进学生心里。而王老师的课是“真爱真我”。面对异地授课的困难,运用自身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分享,推进课堂。
微讲座
《体验型情境的设计遵循》
深圳市海湾中学| 蔡苏瑜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蔡校基于中考命题,为我们带来了《体验型情境的设计遵循》专题微讲座。在分享中,蔡校谈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在命题中也要明确立意、创设情境。蔡校在讲座中强调要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多维细目表,注重创设情境,遵循科学性、教育性、权威性、多样性、时代性、本土性原则,不仅对我们的课堂有启示作用,对命题实际操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家领航,携手前行
专家简介|
石晓芸,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封面人物。
石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故事点亮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精彩讲座。石老师从解决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实问题、契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导向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石老师以圆点公益、五四青年礼等主题活动不断探索如何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实现润物无声,把握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思政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员感悟
讲座片段
结束语
不负春光追梦行,跟岗实践共提升。在省实的跟岗学习中,“薪火计划“的骨干教师们通过同课异构、互动交流、总结分享,收获满满。春光融融里,大家满怀热忱,彼此携手,搭建互学平台,期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素养,继续传递教育薪火!
转自:“宝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