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业务上互相交流、努力打造特色教学,2023年04月12日星期三上午,区初中地理学考复习研究课与备考研讨活动在七一华源中学六楼录播室举行。本次活动有数位专家名师及区初中地理教师参与课堂观摩和课后研讨。
武汉市江岸区中学地理教研员卢俊新;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教务处主任刘艳霞;武汉市七一中学地理教研组组长祝婕等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员卢俊新主持。
会议开始由七一中学教务处主任刘艳霞致开幕辞。刘主任首先对武汉市江岸区教研室对我校的信任和肯定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及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欢迎。
本次活动得到了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给与极大地帮助与支持。两位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情景教育、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升华了课堂的主题。同时,校领导也对地理组全体教师提出更高的期望,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融入“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品格,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课堂展示环节,七一华源的成英和罗文杰两位教师基于区域对比、问题式加习题教学方法,为全区地理教师带来两堂精彩的展示课。
成英老师展示了复习课《区域复习一》,对比复习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
成英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这节课通过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长江三角洲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罗文杰老师的课题是《初中地理复习习题课》,罗老师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同学们对部分地理中考真题进行了解答,大家发现地理题目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可以使得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同时进行素材准备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带领学生通过复习地理图形(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地理原理图、经纬网图)阅读的问题。同时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教师进行巡視指导,交流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自评。这一环节中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提问,利用提问法和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并进一步讨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问题的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和信息共享意识,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贯穿始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实现认知的扩展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在小结环节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认知情况,更能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最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不仅能使学生新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其更好地学以致用,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演示,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课后,地理同仁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课。首先,羿宗枝老师谈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重难点选择及突破方法进行了解读,并针对本节课中授课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解雪婷老师用十六个字来概括了两节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同时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之精彩进行了评价。再次、李娜老师对于武汉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提出了自己意见,以供地理同仁们借鉴。
最后江岸区地理教研员卢俊新也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他评价两节展示课充分体现了问题式学习应该凸显的情境化、问题化教学,两节课贯穿了区域发展和家国情怀,形成了一个整体。成英老师的课通过案例将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真实的情境,将课本中的重、难点通过情景形式转化为学生能理解能参与的问题,同时通过区域对比的方式、丰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提升乡土情怀。罗老师强调了模式构建,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强化学生的学习。也在设问的指向性方面提出了完善意见。
此次听评课活动,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进步,又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转自:“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